English

臺媒:慶富案是臺灣又一“官商勾結現形記”

2017年11月27日 10:38:42來源:台灣網

慶富案滾雪球,臺灣“官商勾結現形記”又添一個典範故事。(圖片來源:網路)

  臺灣《聯合報》26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慶富案滾雪球,臺灣“官商勾結現形記”又添一個典範故事。其中最奇特處,在於當今民進黨當局調查、處理案情的手法避重就輕。明明全案動搖臺灣根本到蔡英文都出面關切的地步,最後蔡英文卻一開口就稱“‘前朝’啟動的計劃有疏失”。而後臺當局“行政院”又忽然火速將“財經幫”換成“高雄幫”,如果“姓泛的”問題不解決,用“高雄幫”換“財經幫”,只會治絲益棼!

  社論摘編如下:

  慶富案“滾雪球”,臺灣“官商勾結現形記”又添一個典範故事。其中最奇特處,在於當今民進黨當局調查、處理案情的手法避重就輕。一開始高調領軍專案小組的施俊吉,發現案情風向有變後完全禁聲;地方層級的“海洋局長”下臺,高雄市長陳菊稱委屈,王端仁卻又遭鎖定為調查對象;臺當局防務部門由臺灣地區“海軍司令”出面扛起“下令撥款”的責任,懲處名單和程度卻僅局限于記過等行政處分,言明“不導向弊案”。尤其特別的是,明明全案動搖臺灣根本到蔡英文都出面關切的地步,最後蔡英文卻一開口就稱“‘前朝’啟動的計劃有疏失”。

  眾目睽睽之下,慶富案“司法”調查才剛起步,卻好像從蔡英文辦公室到臺當局防務部門都在給這個案子“定調”。而周邊有所動作的行政機關,連臺當局“財政部”都出手了!

  慶富案爆發,主辦聯貸的臺灣第一銀行董事長蔡慶年即遭撤職,仿佛在呼應施俊吉所謂“第一銀行打開金庫任人搬錢”的指控。但是,當臺當局“金管會”剛展開對各主要聯貸銀行的“金檢行動”時,臺當局“行政院”又忽然火速更換第一金控、合庫金控、臺灣企銀三大公股銀行的董事長。親綠媒體立刻讚許:這是打破“財經幫”壟斷公股行庫。但令人大吃一驚的是,換上臺的三名新任董事長,被起底全部擔任過高雄銀行董事長或常務董事,名之為“高雄幫”並不為過。

  可疑問題之一:如果“財經幫”壟斷該換,則“高雄幫”上臺的理由何在?一“幫”換一“幫”,説得過去嗎?尤其慶富案“野火”遍地,臺當局“行政院”換上“高雄幫”之際,“立委”賴士葆正在質疑高雄銀行的角色,2013年在慶富與臺當局“國防部”簽署合約後短短數日,即火速幫慶富提供17.5億元新台幣的履約保證,可謂給慶富案“點的第一把火”。聯貸銀行正接受臺當局“金管會”調查,銀行團中的其他公股銀行旋遭董事長撤換的嚴峻處分,難道唯獨高雄銀行具有護身符,在敏感時刻竟還能“保送”前後任三名董事繼續陞官?再説,臺灣金融機關主管首重專業資歷,但蔡當局的“政治任命”何以這般橫行無阻?

  可疑問題之二:一上臺就強調要改革銀行業“球員兼裁判”現象的臺當局“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眼睜睜看著臺當局“財政部”堂而皇之橫掃公股銀行人事案,“球員兼裁判”的力道莫之能禦。臺當局“金管會”對“球員兼裁判”的處理方針何在?

  可疑問題之三:金檢報告及“司法”調查雖然尚未水落石出,但慶富案的聯貸銀行團在11月初即召開過會議,醞釀由銀行公會出面,建議日後針對類似聯貸,主辦招標單位應出具聯貸意見公文,並簽署三方合約。換言之,這些公股銀行也在尋求分散風險、分擔責任之道,誰也不想隨便被推入臺當局主導的政策性計劃。以慶富案為例,這類臺當局標案中,真是公股銀行主動“打開金庫”任人搬錢?抑或公股銀行也是“苦主”,被臺當局高層強押著上陣卻有口難言?這不但是檢調單位對本案應清查的重點,也是各類型政商勾結案件中“銀行變成奸商小金庫”的癥結。

  早在顧立雄接任臺當局“金管會”主委“一鳴驚人”之時,媒體就曾提醒“金融業最大家族姓泛”的問題。“泛公股”銀行,手裏握著的也是臺灣民眾的血汗錢,卻因為“官股”性質,不但受臺當局“財政部”指揮人事,還可能接受“上上級”及廣泛官方階層的間接影響,干擾了應有的專業判斷。試問,慶富案的聯貸銀行團中,何以沒有一家民營銀行願意接案?是民營銀行比較擅于“避禍”,還是公股銀行躲不掉“姓泛的”被插手指揮的命運?

  文章最後説,我們疑問的三大問題,臺當局“財政部”、臺當局“金管會”、檢調單位不可視而不見,也不是推給“前朝啟動”就能避而不答。“姓泛的”問題請謹慎清理,否則用“高雄幫”換“財經幫”,只會治絲益棼!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