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短缺局面在“十三五”時期將持續

時間:2015-12-03 13:21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發佈會2日在京舉行。

  報告指出,自“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入中高速的新常態,“十三五”時期中國將進入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重要階段。

  “十三五”時期的經濟發展條件與快速增長時期迥然不同,尤其是人口、勞動力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如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速、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為相對有限剩餘、普通勞動力工資快速上漲、勞動力市場矛盾多發等問題。

  “十二五”時期勞動力短缺局面在“十三五”時期將持續

  人口結構變化已引起中國勞動力市場發生深刻的變化。2004年以來,中國勞動力市場已經發生大的轉變,出現了劉易斯轉捩點,勞動供給從無限供給轉向了有限供給。“十一五”期間,勞動力短缺就呈現出不斷嚴重的趨勢,“十二五”時期勞動力短缺局面在“十三五”時期將持續。全局性勞動力短缺不僅表現在城鎮,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也會在“十三五”期間逐漸顯現。農村勞動力的短缺不是絕對數量的不足,而是適應農業現代化的新型農民的短缺。

  農民工仍是中國人口流動的主體,舉家外出的趨勢逐漸加強

  該報告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監測結果,2013年外出農民工達到1.66億人,其中舉家外出農民工數量達到3525萬人。進入“十二五”時期以後,外出農民工規模雖然仍保持擴張態勢,但增速明顯減緩。2010年,外出農民工增速達到5.52%,隨後逐年下降,到2013年僅為1.68%;與此同時,舉家外出農民工的增速卻從2010年的3.54%上升至2013年的4.44%,舉家外出農民工佔全部外出農民工的比例從2010年的20.03%上升至2013年的21.22%,農民工舉家外出的趨勢逐漸加強。

  全面放開二孩生育引起生育水準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很小

  全面放開二孩生育雖然有可能會引起生育水準的波動,但並不會引起大幅度全面反彈。這主要是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我國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已經發生根本改變,二胎生育意願已經不高,同時考慮到按照生育意願真正實現二孩生育行為的比例更低,且生育要在多年內逐漸實現,實際上引起生育水準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很小。

  全面放開二孩生育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低生育水準的現實,人口發展的基本形勢和態勢也不會因此發生轉變,人口老齡化將繼續,但與不放開政策相比老齡化程度有可能減輕。

  戶籍制度改革對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影響很小,落戶門檻將更為嚴格

  不同類型城市的落戶政策所覆蓋的流動人口規模差異很大。大約有4成的流動人口居住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落戶門檻不但不會下降,還可能更為嚴格,預計戶籍制度改革對其影響很小;大約17%的流動人口居住在較大城市(300萬~500萬),落戶限制將略為放寬,但仍然會比較嚴格,小部分高端流動人口將可能落戶這些城市;大約35%的流動人口居住在大城市(100萬~300萬)和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將有較大程度放寬,居住在這些城市的流動人口將是最有可能落戶城市的群體;大約10%的流動人口居住在小城鎮,將完全沒有落戶限制。

  我國流動老人群體超過千萬,相關公共政策成為政策盲區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估算,我國戶籍不在原地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60歲及以上的流動老年人口數量為1060.8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流動老人638.3萬),佔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總人口的比例為5.26%,佔全部流動人口的比例為4.8%。老年人口的流動時間在5年內呈遞增趨勢。

  老年人流動的初衷不同於勞動力流動,他們往往是隨遷家屬,是容易被忽視的群體。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口數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和未來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的普遍趨勢,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由於照顧孫輩、幫忙做家務、自身照料需求等原因加入流動人口的行列。然而,相關的公共政策接續卻十分滯後,比如,養老保險的異地接續問題,醫療保險的跨地區就醫和報銷問題,流動人口的相關基本公共服務等,這些都應該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文小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