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網際網路反恐,又是一場持久戰

時間:2015-12-01 09:24   來源:中國網

  11月13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讓全世界又一次把目光集中在了反恐事業上,除了在此次反恐行動中所呈現出的國際關係格局變化和各國的地緣政治博弈值得關注之外,IS在活動執行前和執行中利用網際網路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乃是未來長期反恐鬥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通過調查發現,恐怖組織越來越多地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其招募成員、籌集資金、策劃恐怖襲擊活動的手段和方法,在巴黎的恐怖襲擊中,法國警方的調查就表明策劃者利用網路、智慧手機等網際網路溝通工具來秘密策劃恐怖襲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和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網路恐怖主義成為國際恐怖主義中的一個新特徵,早在1997年,美國加州安全與情報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柏利科林就首次正式提出“網路恐怖主義”(cyber-terrorism)的概念,近些年國際恐怖組織正在全球範圍進行有組織的“網際網路運動”,網路已成為恐怖勢力的重要工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路空間中,國際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網路反恐行為準則和標準,網路社交媒體為恐怖分子招募人員、募集資金、宣傳極端主義思想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和工具,這也使得恐怖主義發展蔓延的速度達到空前的程度。

  從目前發生的多起恐怖活動中看,與傳統的暗殺、劫持人質、製造爆炸等活動相比,網路恐怖主義是以侵擾或使用網路為手段,破壞國家關鍵設施,人為製造社會失序,從而達到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網路恐怖主義具有攻擊方式的隱蔽性、低成本高效能性、手段和主體的多樣性、襲擊目標和攻擊範圍的廣泛性等特徵。除此之外,網際網路帶來的世界範圍內的資訊大流通,網路恐怖主義又逐步呈現出跨國性、複合性的新特點:

  第一,跨國性。網際網路幾乎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世界,雖然有人提出“資訊疆域”的説法,但是伴隨著網際網路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增加了各國政府對於網路的監管難度,在單一國家記憶體在發現難、取證難、鑒定難、保全難、處罰難、協作難等問題,不同國家間在法律、機構、技術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無法形成能夠順利對接、共用資訊、協同行動的操作平臺。更加令人感到緊迫的是,本次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中的幾名主犯均是歐洲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他們如何突破層層關卡加入極端組織,恐怖分子和恐怖資訊的“全球聯網”是未來反恐活動的最大阻礙。

  第二,複合性。隨著網路恐怖主義的越演愈烈,它越來越多的與其他形式的犯罪交織在一起,恐怖組織為了募集資金會利用網路進行宣傳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例如,攻擊金融資訊網路盜取資金,甚至進行毒品交易、欺詐網民以獲得非法收益。網路恐怖主義與其他犯罪形式更加緊密結合,不僅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而且使得恐怖主義活動更加隱秘複雜,破壞性更大。

  因此,在國家間和國家內形成一整套的網路反恐體系和合作平臺,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加以應對和預防,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是要立即構建全球反恐網路聯盟。網路在恐怖主義犯罪中是一把雙刃劍,它的諸多特性被恐怖分子所利用來發動針對全世界的恐怖襲擊,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網路作為一種媒介、一種工具也可以用來打擊恐怖主義,可以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提高反恐效率,例如,通過分析恐怖分子日常各種資訊,如交通、購物、社交、聊天記錄、視頻等網際網路行為進行預警和排查。同時,在本國內也要加強各省區反恐部門的資訊溝通,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實時監測和跨省區合作打擊。

  二是要國際合力培養網路反恐的專業人才。通過收集各國在網路反恐鬥爭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和智慧,系統總結其他國家網路反恐活動中的經驗得失、方法、技術等專門知識,建設高等院校網路反恐專業的系統理論,研究網路反恐專業的科學方法與技術,加強網路反恐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應對複雜的恐怖主義威脅,適應反恐形勢與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從社會治理入手建立全國反恐“統一戰線”。不論是此次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還是近年來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恐怖主義事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本國政府的政策失誤以及社會治理的懶怠或缺位。所以各國政府和社會應從社會治理角度入手,在政策上為弱勢群體和少數族群提供保障,讓他們認為自己能夠獲得公平的機會和平等的對待,避免他們在社會中被邊緣化,從而導致他們的教育水準不足以辨別錯誤的“教旨”,“無知無畏”的情緒在這一人群中蔓延,讓這些人在極端組織中獲得了扭曲的“尊重”和“福利”,成為社會的潛在威脅。因此,應當通過宣傳、救濟、幫助和引導,把弱勢群體和少數族群吸引到網路反恐活動中,成為受人尊重的“網路反恐精英”,在全國形成打擊網路恐怖主義“統一戰線”。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