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挑撥不會影響中非合作的全面共贏

時間:2015-11-30 16:39   來源:中國網

  12月4- 5日,習近平主席將赴南非約翰內斯堡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這是該論壇成立15週年來,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因而,本次習近平主席赴非,既是參與者更是主持者。據悉,習近平主席將在峰會發表面對非洲的主旨演講,闡述中國對非新主張、新政策和新理念,對中非關係的未來進行戰略規劃。

  中非關係進入新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前,那屬於第三世界之間的相互幫襯,並且帶有革命浪漫主義的色彩。非洲幫助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中國對非洲施以大規模援助。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的15年來,中非合作進入全方位的合作共贏時期,這個時期的中非合作具有現實主義的特色。

  隨著中非經貿合作的深入,尤其是中非能源和資源項目的合作,中國資本和項目在非洲當地難免會有“水土不服”。而且,非洲國內政局的動蕩也使中國合作項目成為被指責的靶子。更要者,由於西方世界有殖民非洲的前科,西方國家對於中非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充滿焦慮和猜忌,因而將中國污衊為非洲的新殖民者。當然,西方世界的潑污,近年來也有三人成虎之勢,誤導了非洲一些政黨和民眾,使中非關係面臨挑戰。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全球經濟依然未從危機中走出來。尤其是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中國市場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因而,中非貿易存在不平衡--一方面是中國從非洲進口的資源能源類和農産品減少,另一方面是這些商品的價格降低,從而導致非洲對華貿易存在一定逆差。

  據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26日介紹,同期中國對非洲的出口額逆勢上揚,同比增長5.8%。他認為,中非貿易結構存在著優化和再平衡,但同時也説明非洲市場對中國産品的需求是剛性的,能夠承受住較大的壓力和外界宏觀經濟環境的衝擊。

  全球經濟不可能永遠徘徊于新平庸中,中國貿易面臨著未來雙向拓展的新願景。

  一是伴隨著中國調結構的完成,中國經濟將邁入新階段。中國對外貿易,將從粗放的量的增長,轉為集約式的品質並舉。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中非貿易也會有所提升。

  二是中國“十三五”規劃啟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規劃的中心思想。習近平主席在近期的G20峰會、APEC峰會上都向國際社會介紹了中國“十三五”規劃的內容––開放和共用兩大理念凸顯中國和世界各國攜手並進合作共贏的良好願景。非洲是中國全天候的朋友,開放和共用更是雙邊合作的主旋律。

  三是非洲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上。中國資本和産能項目將給非洲帶來深刻的變化——既提升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水準,也將提升非洲的製造業能力,更可優化非洲的産業結構,為中非經貿合作拓展更寬廣的空間。

  四是非洲是全球人口第二大洲,人口紅利支撐著這個大陸製造業的不可估量的潛力,也是潛在的消費市場。中國有充裕的資金、産能和技術優勢,這是非洲所急需;非洲的能源、資源和農副産品,則是中國所需要。雙方貿易具有優勢互補特點。

  未來,中國可加大進口非洲非資源類産品,並幫助非洲改變産業單一的貿易格局,實現非洲經濟結構的多元化。

  其實,中非近年來的合作已經有了新變化。譬如中國加大了對非洲的投融資力度,三年來向非洲提供了200億美元貸款,以改善非洲基礎設施條件。還有對非援助的針對性,900個援助項目著力於減貧、衛生、教育、貿易促進和氣候變化等領域,並且為非洲培養各類人才3萬多名。

  可見,中非合作不僅局限于貿易往來,而是著眼于全領域的戰略合作和多贏。習近平主席出席並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使中非關係步入新時代。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