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巴黎氣變大會獲歷史性突破

時間:2015-11-30 16:38   來源:環球時報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今天舉行。這次大會有望就控制氣候變暖的人類計劃達成新的協議,取代2020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簽署于1997年,那份協議還主要是發達國家的減排計劃,由於當時發展中國家排放份額很小等因素,它沒有對後者進行量化約束。在那之後地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日益嚴重,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逐漸擴大,圍繞誰應承擔控制全球碳排放的責任,甚至發達國家的歐盟和美日之間也都産生了激烈爭論。

  中國在2010年之前就已成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發展與減排之間的矛盾在中國表現得極為突出。一方面中國碳排放總量不斷上升,另一方面中國每人平均碳排放遠低於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只是後者的幾分之一,中國繼續發展短期內仍需新的碳排放空間。

  北京2014年正式宣佈到2030達到碳排放峰值,並以儘早達到排放峰值為目標,中國是第一個給自己下碳排放硬指標的大新興經濟體。中國的做法受到法德等發達國家政府的讚揚,並與美國的減排指標形成掛鉤關係。

  需要指出,中國非常有決心在2030年以前達到碳排放峰值,然後進入碳排放下降軌道。因為這不僅是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對全人類要盡的義務,而且這已成為中國國內社會發展議程的緊迫需求。

  近年中國很多地區不斷出現的嚴重霧霾為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敲了警鐘,中國人切實認識到保護生態、維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而減少霧霾與減少碳排放是大氣物理學的同一范疇,中國的自我發展治理目標與歐洲最早倡導的抑制地球變暖目標形成高度契合。

  可以説,中國社會如今對減少碳排放比外界批評我們“排放高”的人還要著急。因為地球變暖畢竟是個緩慢過程,它的危害可能要由幾代人逐漸感受到。而大氣霧霾則不同,它在很多中國大城市居民早上一醒來時就籠罩了他們,破壞他們的心情,帶給他們自己健康有可能受到危害的種種擔心。霧霾是中國人最恨的污染現象之一,他們巴不得今天就清除發生霧霾的根源,找回藍天。而正如上文所説,霧霾的成因與高碳排放有著很大重合。

  然而消除霧霾、也就是把碳排放迅速降下來並非那麼容易,中國這些年經歷了既要發展又要生態保護的艱難平衡。中國人口太多,一旦大家都開車,都用暖氣和空調,都住的房子好一些,都增加旅行次數,碳排放就會節節攀升。人生而平等,當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之後,意識到阻止碳排放繼續上升的重要性,而要求其他人為控制碳排放總量而犧牲自己發展的時候,就陷入了一個尖銳的道德困境:我們有權利對那些人説,“為了保護地球你們應當繼續過過去的苦日子”嗎?

  中國把2030年設為碳排放的峰值時間,就是綜合平衡中國發展權利與全世界共同保護地球生態需求的結果。中國的承諾使得全球限制碳排放獲得一項關鍵支援,也使得這一原本泛泛目標面臨了形成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歷史性機會。

  當今世界各國的關係仍有些像“一盤散沙”,它們能否就全人類的生態等共同難題達成有強約束力的協議並將它執行下去,是讓不少人懷疑的。然而我們希望巴黎氣候峰會真能達成這樣的里程碑協議,各國也能認真將其付諸實施。那樣的話人類有可能進入由理性主導的新紀元。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