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蘭之死扯下了美國人權偽善

時間:2015-09-10 15: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3歲難民艾蘭之死讓原本“嚴防死守”的歐洲某些國家出現了先拒後迎的態度轉變。這不應贏得喝彩。歐美國家在這場危機中的行動難與其“人權至上”的呼籲相稱。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追問值得深思:誰轟炸了利比亞?誰奪走了十多萬利比亞人的生命?誰至今又在轟炸敘利亞?誰在資助那些試圖摧毀這一地區的恐怖分子?

  帶有亮色的“惻隱之心”

  連日來,年僅3歲的敘利亞難民小艾蘭“沉睡”海灘的悲慘場面震驚世界。

  這個場景讓原本“嚴防死守”的德國和奧地利5日決定向滯留在匈牙利的數千名難民開放邊境。英國首相卡梅倫也改變以往立場,宣佈要接受數千名難民。

  歐盟委員會9日準備公佈一項提案,以強制配額方式,在歐盟成員國內安置12萬名難民,其中德國接受超過4萬人,法國將接受2萬多人。德國政府7日還宣佈將為明年公共預算追加60億歐元。

  這些不過是悲劇中的一絲“亮”色。

  部分歐洲國家已經聲明:不予配合。匈牙利國防部長亨德突然宣佈辭職,被疑與應對不利有關。

  而丹麥政府更是視難民潮如虎,甚至祭出“神招”:7日在黎巴嫩4家報紙上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刊登廣告,警告難民“別來”。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表現得尤為“奇葩”,白宮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難民很慘,但並不“認領”。後來迫於壓力,白宮態度雖有所緩和,但奧巴馬的回應是將在2016年再接納難民最多8000多名,頗見隔靴搔癢之功。

  難民危機的真正源頭

  歐洲的“開放”舉動似乎應該得到掌聲。但這不應該。長期以來開口人權、閉口人道的歐美國家表現得並不與其口號宣稱的相稱。

  英國有媒體將目光聚集到海灣富國,稱這些國家至今沒有接納過一名難民。白宮的做法是把美國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發言人歐內斯特估算美國為受敘利亞戰火影響的人提供了數以億計美元的援助,已經做得足夠多。美國媒體也在對歐洲的應對不力大加指責。

  這種開脫毫無意義。誰該對這場難民危機負責?不只是深陷危機的歐洲,悄悄躲在一邊的美國,也逃不掉其應負的歷史責任。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直言不諱,在7日的電視節目中猛批,正在上演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歐洲難民危機,責任歸咎於美國。

  有美國媒體和社會人士也批評,美國政府才應該為這次難民危機承擔主要責任。正是美國在中東等地區的“戰爭政策”,導致了大量敘利亞人、伊拉克人失去家園而成為難民。而歐洲國家的錯誤,用普京的話來説,“盲目地對美國亦步亦趨。”美國坑慘了為中東戰亂接盤的歐洲。

  聯合國難民署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今年1月至8月,已有30多萬名難民和非法移民經地中海進入歐洲,80%來自敘利亞。聯合國方面7月曾表示,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400萬敘利亞人逃往國外,也是25年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此外,敘利亞國內還有760萬人流離失所。

  解決問題靠不得偽善

  法國外長8日警告稱,如果歐洲接納所有被“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威脅的敘利亞和伊拉克難民,將是個錯誤。

  雖然默克爾宣稱德國要接納80萬難民,但連日的難民涌入已讓其不堪其擾。德國外長稱,同意大批難民入境只是臨時救急,未來幾天不能照辦。

  如果歐盟的難民分配方案不能通過,接納難民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

  不少美國學者認為,中東難民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在於讓敘利亞、伊拉克等國恢復穩定,為難民們能安心回家創造條件。而諷刺的是,至今為止,不少美國政客還想著軍事介入敘利亞的問題。

  現實的問題是為難民提供安置或援助。分析認為,指望歐美國家敞開大門全部接受難民是不現實的。但也應看到,與土耳其、黎巴嫩等容留數百萬難民的國家相比,美國過去5年時間內僅接收了1541名敘利亞難民。

  聯合國官員稱,美國政府可以為中東的空襲行動一個小時花6.8萬美元,但聯合國為援助受戰事影響的敘利亞人而設立的基金卻嚴重短缺。

  分析者認為,歐美尤其是美國應該丟掉偽善的面具,在切實採取措施穩定中東局勢的同時,更應拿出真金白銀,為安置難民買單。(楊子岩)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