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留住鄉村教師,日本做了哪些事?

時間:2015-09-10 15:38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作為我國的第31個教師節,教育部將今年教師節的主題確定為“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據統計,我國目前共有鄉村教師約330萬人,他們常年堅守在農村,為了教育事業默默付出,但是他們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工資低、任務重、環境封閉而艱苦。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才“留不住”。

  和許多國家一樣,日本也長期存在城市和農村地域間的教育機會和教育品質的差距問題。那麼,日本鄉村教師是否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教師待遇:政府提供住宅、生活補助和特殊津貼

  參觀日本學校的人們會驚訝地發現,即便是偏僻的農村學校也會配備游泳池、音樂教室以及實驗器具齊備的實驗室、圖書館和電腦教室。雖然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的經濟實力,但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各地方公共團體、學校和教師為振興偏僻地區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

  其實,過去在日本,地理上的隔絕被等同為文化經濟上的落後,教師不願去偏僻地區工作。這些地區的學校的設施狀況不佳。1960年前後,全國只有8.5%的中小學教師人口在偏僻地區從教。其中,50歲以上的高齡教師的比例較高,大多數年輕教師只是持有臨時教師資格,缺少經驗的教師。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偏僻地區的教師們發起了一系列運動,他們召開全國大會,發表了決議書。決議書中明確提出,“偏僻地區學校能否成功運營是評價日本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於是,日本制定了《偏僻地區教育振興法》,在改善教師待遇方面,該法規定,市鄉村級政府負責偏僻地區教師的住宅建設和福利生活保障的配置、應向在偏僻地區從教的教師支付生活補助,並考慮支付特殊崗位津貼。該法第五條還規定,中央政府有責任實施通過國庫資金支援這些地區教師住宅以及偏僻地區集會場所的建設。

  如今,日本偏僻地區教師的補助以及住宅費用都已經得到了妥善解決。大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待遇幾乎都一樣。

  師資力量:教師輪崗保持師資平衡

  另外,日本社會不再有對於偏僻地區教師的偏見,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教師輪崗制度。日本各省級政府會讓通過考試的正規教師,在規定的教育區域內輪崗。這些教育區域有城市的學校,也有農村以及偏遠地區的學校。這種輪崗制度可以保持學校間的師資力量的平衡。

  教學環境:國庫資金支援教學設施

  《偏僻地區教育振興法》規定,市鄉村級政府要確保偏僻地區學校的教材教具的配置,以及充實教育內容,中央政府也有責任通過國庫資金支援教師住宅和集會場所。如今,偏僻地區學校的設施也都得到了大幅改善。為了解決家住偏遠孩子的上學問題,有些地方還配備了校車。部分地區還設置了教師培養設施,確保教師有足夠的培訓機會。

  教學任務:明確標準避免超負荷

  日本社會早已出現少子化現象,學齡前兒童減少,並存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隨著城鎮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生活。同中國一樣,日本農村教育也面臨著學校規模越來越小,數量逐年減少的困境。於是,日本也出現了“複式教學”:一個老師教幾個年級。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學校教育法》明確規定了複式教學的構成標準:在小學,包括一年級學生在內的兩個連續年級的學生數少於8人,或者不包括一年級學生在內的兩個連續年級的學生數少於16人時,才可以實施複式教學。這樣一來,不會出現學生年級跳躍、學生數量多、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問題。並且,在實踐中,各及政府都會採取小于國家標準來配置教師,以縮小城鄉教育差異。

  與存在欺負淩辱和學習競爭的城市學校相比,有的日本家長認為被大自然環抱的偏僻的小規模學校更具魅力。特地從都市轉學到農村小規模學校就學的案例近年來也屢見不鮮。就這樣,在政策和法律的支援下,日本的鄉村學校和教師用創造力將弱勢轉變成了優勢。(張同彤)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