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應多做讓兩國人民都高興的事

時間:2015-05-28 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遊什剎海,逛南鑼鼓巷,坐三輪鑽衚同,參觀四合院,體驗老北京文化。這些活動可謂普通外國遊客遊覽北京的保留項目,但近日一批日本人士體驗這些活動時,卻別有一番意味。

  他們是“日中觀光文化交流團”的部分成員。參團的是3000多位來自政治、經濟、旅遊、文藝等各界的日本人士,由日本執政的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率領。這是近年來較大規模的日本訪華代表團。在中日關係的特殊時期,這樣一次民間交往盛事受到兩國媒體乃至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習近平主席接見代表團並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就當前中日關係發表講話。

  上述活動至少傳遞了兩個資訊。一是日本國內支援和期待中日關係改善的大有人在,民間對華友好力量願意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國關係改善和發展。事實上,戰後日本民間力量一直是推動中日關係前行的重要因素,即使在兩國關係處於低谷之時,中日友好團體的民間交流活動也沒有中斷過。這次日本3000多人的代表團來華訪問,名義上是進行觀光旅遊、文化交流,實則意在營造中日友好的氣氛,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

  二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係,支援中日民間友好交流。正如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講話時所説,儘管中日關係歷經風雨,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係這一基本方針始終沒有改變,今後也不會改變。這是中方從中日關係大局和長遠角度出發確立的方針。在中日關係尚未擺脫困難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出面會見日本民間人士,這本身就體現了中方對推動兩國關係進一步改善的真誠態度。

  自去年11月中日就處理和改善雙邊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見以來,中日關係呈現不斷改善的勢頭,雙方一系列對話和磋商機制逐步恢復,民間交流提速,高層接觸也在增加。應該説,兩國民眾對兩國關係的改善是高興的、歡迎的。中國遊客去年訪日人數提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國關係的改善。

  但也不可否認,這一勢頭仍很脆弱,中日關係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年適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對中日關係來説是一個特殊而敏感的年份。日本如果能夠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做出一個好的交代,那麼這個特殊而敏感的年份就會變成大幅度改善對華關係的一個機遇。相反,如果日本不願以真誠正視歷史問題,那麼這個特殊而敏感的年份就會成為日本的一道坎兒,中日關係的發展前景就會蒙上一層陰影。

  由於日本右翼長期以來的所作所為,日本國內在歷史問題和涉華問題上的消極動向當然不會一夜改變。兩國關係今後要實現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日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在這一點上,民間力量的作用不可或缺。推動中日關係向好,離不開民間友好力量的支援。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裏。越是兩國關係發展不順時,越需要兩國各界人士積極作為,越需要雙方加強民間交流,為兩國關係改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

  在中日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上,和平友好是主旋律,這一主旋律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國如果能繼續唱響和平友好這一主旋律,保持和平友好,將是兩國人民之幸。中日應多做讓兩國人民都高興的事。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