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白乙解讀李克強出訪智利:經貿互補 高層對話加強互信

時間:2015-05-28 08:27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王喆 彭心韞)24日-26日,國家總理李克強訪問智利。在訪問智利期間,李克強同智利總統巴切萊特舉行了會談,出席了中智建交45週年經貿研討會暨中智企業家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開幕式,並在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發表演講。今年是中智建交45週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吳白乙在接受強國論壇專訪時表示,總理此訪將全面提升中智自貿區、金融、産能和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增強兩國經貿互補,加強兩國政治互信。 

  兩國在經貿互補 智利社會治理經驗值得中國學習

  強國論壇:今年是中智建交45週年,45年來兩國政治、經貿關係是怎樣的?有哪些亮點?

  吳白乙:智利是上世紀70年代初,除古巴之外第一批中國與拉美地區建交的國家,由於建交早,雙方應該説共識或是相互認知的建立也比較早,中智關係在高層政治領域、在外交領域,早期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它的這種影響也隨著我們後來雙方經濟上交往的增多,特別是中國從九十年代經濟騰飛,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們共同在一個多邊的國際規則下作出各自的行為,産生一種新的合作互動,雙邊關係的密度和深度都是在不斷增加的。

  因此,近年來中國領導人不斷地訪問拉美,把拉美作為中國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夥伴地區,智利人充分享受了捷足先登的便利,雙方在經貿領域、人文領域的往來大大超越了從前,而且交流品質也在不斷的提升;雙方對於未來發展的合作理念,特別是貿易和投資領域互補性也是不斷提高,在整個中國和拉美地區合作關係當中,中智關係起著非常好的領先作用。

  強國論壇:請您具體介紹一下中智關係在經貿方面的互補性?

  吳白乙:智利是世界聞名的産銅大國,它在能礦領域有很多優勢,中國一直在大量進口智利的銅礦石,滿足中國發展的巨大需求;它也提供了多元化的合作領域,比如在農産品領域,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享受到智利葡萄酒等産品。另外,智利也是拉美地區市場經濟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國家,智利簽署的自貿區夥伴協定,在全世界範圍來説也是最多的,幾十個國家都和智利簽署自貿協議。所以,中智的貿易和投資增長一直都非常快,除此之外,因為雙方由於經貿、外交、政治領域的深入了解,也帶動了社會層面、人文層面的交流。

  智利也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有很多社會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特別是救災領域,比如礦難發生以後,他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及時救助井下被困礦工的經驗,也被中國官方的管理機制視為非常重要的境外他山之石加以參考。所以這些案例都説明中國和智利良性的發展互動是非常好的。

  此次出訪四個國家各有側重點

  強國論壇:中智關係在中國和拉美國家關係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吳白乙:總理這次去訪問四個國家,跟每個國家都簽了很多合作協議,也在人文交流、文明互鑒方面開展了很重要的活動,實際上這些內容都非常契合今年1月初,乃至去年7月習主席訪問拉美提出的中拉整體合作框架性建議。今年1月,中拉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後,雙方進入了建設整體合作的實質性階段,這次出訪進一步推動了和拉美國家整體合作的框架,能夠在短時間內儘快的找準方向,突出合作的優先選擇,並且能夠落實到地。因此像智利這幾個國家,在拉美來説無論從他們經濟發展的地位,還是它們對於中國合作的開放程度、他們與中國合作互利共贏的性質,都起了非常好的示範作用。所以這四個國家在我看來都是中國在拉美地區,乃至未來中拉整體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

  強國論壇:您剛才也説中拉合作是這次總理訪問的主線,那這四個國家縱向比較是不是各有側重?

  吳白乙:是的,像中國和巴西雙邊合作,一個是體量上就可以産生巨大的互補,巴西的需求也很巨大,中國對於巴西特別是能源、農産品、某些加工産品,雙方都有很大的互補空間,也就是説中巴之間經濟合作的潛力非常巨大,因此,中國和拉美地區整體的合作我們無法忽略。除此之外,中國和巴西在全球治理方面,在創新新的南南合作機制化中,我們都能夠發揮自己各自的顯著作用。

  哥倫比亞的市場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過去中哥之間的政治關係、外交關係一直都很良好,特別是桑托斯總統就任後,他採取了外交政策多元化的戰略,他不僅是繼續向北依賴美國的一些支援,同時也把目光更多的轉向太平洋地區,投向東亞,當然也是看到東亞最突出的大型發展中經濟體——中國,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雙方在能礦領域、農業領域、製造業領域的合作水準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這次總理的到訪,中哥之間以經貿為龍頭的合作關係,我想可以進一步得到跨越式發展。

  秘魯是中國傳統的合作夥伴,也是像智利一樣早期就對中國開放、和中國建立良好政治外交、乃至人文交流的國家。這次總理出訪也提到了,他們把中國稱作“老鄉”:智利當地由於歷史原因,華人社會融入得比較早,並且對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習俗都産生了很大影響。中秘兩國人民之間的心理距離好像從來都沒有拉遠過。秘魯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有很長的海岸線,在魚粉、捕魚業和中方早早就開始了經貿合作。近十幾年來,中秘合作夥伴關係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中國企業進入秘魯經商投資也比較多,總理專門選了文明互鑒這樣的話題在秘魯做了一個主題訪問,我覺得恰恰是應了中拉整體合作亟待加強的一個領域,就是不僅要把促進雙方經濟發展的課題做好,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更要在一個良好的社會、人文基礎上發展好可持續的經貿合作,促進秘魯和中國邁向一個更健康的雙邊合作關係。

  強國論壇:那麼這次智利訪問,您個人看來最關注哪些方面?

  吳白乙:一個是高層的直接對話,因為去年習主席在拉美訪問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去智利,總理這次去和巴切萊特總統能夠面對面的交換意見,這個非常重要。智利在對華關係上,特別是現在在多邊領域,智利都是對中國伸出非常友好和支援的援手的,雙方的高層不斷的見面,我想一定會加強中智兩國之間在政治領域的互信。另一個是經貿合作,因為智利對於中國的開放程度一直都很高,雙方無非就是在新的合作領域和在既有合作領域裏面,繼續擴大有品質的深入合作,特別是在規則方面建立一些新的共識,為雙方的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在智利開展業務活動創造有利的氛圍。最後,總理在聯合國拉美經委會進行演講,這也是訪問其他國家沒有的亮點。在總理訪問最後一站,利用聯合國地區委員會的平臺,發表中國對於世界治理、區域治理、中拉整體合作的理念,乃至於回應外界對於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一些前景所産生的不確定、懷疑、疑慮,把中國聲音放大到整個拉美地區。

  中國企業要投資智利需提前做好準備功課

  強國論壇:智利對於中國的開放程度非常高,同時在智利本國自由貿易協定又那麼多,智利的經濟環境、經濟制度有什麼樣的特點?中國企業在智利發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吳白乙:一個是它的地方和中央,在分層治理方面的特性,有的企業要落到地方去,那麼地方的規則以及制度,可能就是相對來説比一部國家《憲法》更細緻,專業行動強一些,比如要去租地、買地,去開發礦山,除了你對於礦的品類要有所了解,還要對他過去對外合作的一些案例進行全面的掌握之外,你可能還要更多的熟悉當地的市場網路,人文特點,特別是涉及到你的合作目標、區域、領域和社群,他們對於決策的影響。智利這樣的國家,因為是長期多重治理的結構,建設得就像網格化一樣密集,中國的企業不能靠著想象進入,要提高專業化的程度,投資決策要建立在比較現實的基礎之上。過去的一些案例表明,我們可能在心態上比較著急,在思考上也不是特別縝密,在一些商業合作當中,可能會引起環節選取不當,導致整個方向出現偏差,就比較容易造成投資失敗。

  強國論壇:總體來看,是不是智利還是屬於市場經濟化和私人投資高度發達的國家?

  吳白乙:智利是一個在拉美地區來説發展程度非常高的國家,他現在已經是經合組織的成員了,每人平均收入超過1.3萬美元,收入水準比較高,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規則也比較嚴格。去智利這樣的國家投資,首先要明白,這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所謂成熟就是它和一張白紙不一樣,不能靠你把規則帶過去辦事,它的商務週期也相對長一些,不是説你很快就能實現短期的收穫。另外,中智之間的人員來往簽證關係比較複雜,簽證週期也比較長。除了我們的企業家、貿易人員過去,還有很多人去做小買賣,有些人可能是要通過南美做一個跳板,再向別的地方移民,所以在簽證上可能審核相對嚴格。

  強國論壇:總理這次訪問簽的這一系列融資和投資協議,是不是會對中國投資智利甚至投資拉美的結構水準産生一些變化?

  吳白乙:那是毫無疑問的,現在看來我們也是先從雙邊的角度尋找突破口,從而帶動整個中國和這個區域的合作關係。我説的示範作用應該在未來相當明顯,重點也都在基礎設施領域,還有加強雙方在很多新的技術領域的投資合作,這些都是符合拉美地區發展的迫切需要。當然,這也發揮了中國的比較優勢,我想對於實現中拉合作的路徑而言,把雙邊合作作為一個外溢的優先選擇策略,我相信對於整個拉美地區會起到很好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強國論壇:最後想請教吳老師,關於中國和智利的自貿區發展已經十年了,您怎麼評價這十年的成果?

  吳白乙:智利畢竟是一個中小國家,按照中國的標準它的容量比較小,它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拉美在建立一個此區域的新型合作機制——太平洋聯盟,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墨西哥都是這個聯盟的成員,下一步還要增加,比如像哥斯大黎加也在候補。他們這四個國家之間要實行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方方面面的合作,所以這個制度建立的非常快,很快就要實現人的無簽證往來,股票市場將來也可能一體化,這就意味著資金和金融合作,包括財政政策的協調。所以中國和智利、秘魯有一個自貿區協定,那麼中國的企業與這些對象國的合作門檻也就很低了,比如我們的物流和貨物,到了智利後,在這個聯盟協議的基礎上,可以很好地向其他成員國來轉移和流動,加大貿易合作範圍。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