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博鰲上“北京共識”全球化升級

時間:2015-03-26 14:40   來源:中國網

  今日在海南啟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毋庸置疑,將是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受矚目的國際頂級論壇之一。

  儘管從論壇的主題“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來看,舉辦方和往年一樣,仍將議題設計聚焦于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區域安全關切,但做足了前期熱身運動的本屆論壇,其承載的使命以及可能産生的區域與國際影響,顯然不局限于亞洲,而是在某種程度上關乎全球經濟發展、金融穩定乃至國際安全和共贏合作。換言之,它呈獻給世界的,將不僅是亞洲的智慧表達及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求解方案,而是飽含高端國際智慧元素的腦庫碰撞,即便全球既有秩序主導國的領袖不在現場亦不會因此失色。

  如果將時間光譜往前移動到14年前的2001年,首屆博鰲論壇在海南的召開,當然不乏國際影響,但不少美歐主流媒體與觀察家們並未對其産生足夠重視。這也難怪,當時剛剛加入WTO的中國,根本不具備引領國際議題討論的能力。美歐日本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經領袖顯然更看重達沃斯論壇的議題設計能力與國際傳播效應。中國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也視參加達沃斯論壇為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如今,時移世易,當中國在做大經濟蛋糕方面將所有歐洲經典資本主義國家和長期位居亞洲經濟老大的日本拋在身後時,當中國不僅有意願而且有能力向區域和世界提供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區域和全球性公共産品時,世人看到的是一個超級新興經濟體在過去14年間的國際角色擔當不斷升級。

  熟悉全球秩序變遷的人都知道基於美國國家利益偏好與制度安排的所謂“華盛頓共識”的重要影響,以及大名鼎鼎的“霸權穩定論”是如何霸道,更無法回避盎格魯-撒克遜範式下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性公共産品。1945年,美國的經濟實力真是強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當時美國的經濟規模相當於資本主義世界的60%,全球經濟總量的45%。美國的黃金儲備高達200億美元,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以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75%。69年後的2014年,美國儘管依然是全球第一大黃金儲備國,8133噸的官方儲備相當於德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和瑞士的總和,折合成美元約為3400億美元。

  不過美國很清楚,僅憑這點家當是很難確保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國能夠拿得出手的“幹貨”越來越少。如今,美國經濟已從70年前的佔據世界45%的份額下降到不足四分之一。而金磚五國的經濟總量已與美國相當,其中僅中國的經濟總量就達到美國的60%。中國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外儲大國與貿易大國。美中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趨勢不僅令華爾街金融寡頭們不時感到如芒在背,甚至令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都越來越擔心美國有朝一日終將失去霸主地位。

  另一方面,早已受夠了美國機制化霸權盤剝的亞洲欠發達國家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這些年來其實一直在覺醒,一直在進步,儘管有時候這個步伐相對較慢一些甚至遭遇曲折。但這個趨勢卻一直在發展。而這正是既有秩序主導國所擔心的。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格外警惕,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的暗中掣阻,其實是非常自然的國家利益安排。在白宮和華爾街金融資本看來,基於“華盛頓共識”的資本主義發展範式及其配套的全球性公共産品,不僅能夠延長美元紅利,更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戰略鎖定的核心依靠。

  如今,中國基於“北京共識”和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嘗試向國際社會提供區別於美國範式的公共産品,儘管根本談不上顛覆既有國際經濟與金融秩序,卻被既有秩序主導國視為嵌入中國國家戰略的力量工具,其實正是老大心態失衡的另類發酵。白宮其實應當明白:在趨勢面前最好順勢而為,何況中國謀求建立的是某種形式上的國際經濟與金融權力分享機制,目的是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畢竟,英、德、法、意等歐洲工業大國不缺國家智慧,亞歐有意加入亞投行的國家集體行動的邏輯不大可能出現戰略上的誤判與根本性扭曲。畢竟,在國家利益和區域經濟合作面前,大國一般不會感情用事。

  地球只有一個,共識的前提是分歧。亞洲目前尚未結成命運共同體,但是以亞投行為重要載體的多邊合作平臺的搭建,無疑是亞洲通向命運共同體的墊腳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