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李光耀的新加坡

時間:2015-03-26 14:35   來源:國際線上

  當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于91歲高齡離開人世,無論從東方到西方,還是從政界到民間,他都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對於中國人來説,關注李光耀,因其治下的新加坡向中國輸出了資本和先進的企業與公務員管理經驗,與中方共同創立了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和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為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實踐機會。正如中國領導人對其的評價所稱,李光耀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的逝世是新加坡的損失,也是國際社會的損失。

  新加坡這樣的袖珍國家能出李光耀這麼一個有世界影響的人物實屬不易。相對周邊國家,新加坡依然年輕,但卻有著與其“年齡”不一般的成熟。在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完成了從第三世界邊緣地區到第一世界花園城市的轉變,成為國際著名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還完成了從華人族群價值觀認同到新加坡國家價值觀認同的轉變,一躍成為周邊國家學習“善治”的榜樣。

  毋庸諱言,新加坡取得凡此種種的巨大成就與李光耀密不可分。而李光耀本人也從一個小國的總理上升為世界級的政治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了重要影響。新加坡的每一步發展,無論是獨立運動還是取之於西方卻有別於西方的政治設計,都刻有李光耀的印跡,也奠定了其“國父”的地位。因此,儘管李光耀早于1990年辭去了總理職務,但作為內閣資政仍具有權威性影響,其後的兩位總理吳作棟和李顯龍都脫離不了李光耀的光芒,也只能在他為新加坡所劃定的內政與外交的範圍內亦步亦趨。

  新加坡無疑是成功的。李光耀以其現實主義的獨到眼光看清了世界發展大勢,從中尋求新加坡走向成功的途徑,並作了一系列制度性的安排,這具有時代的偶然性,也具有不可複製性,如果換一個人,或許新加坡不是今天這樣。

  現在,一個沒有了李光耀的新加坡會走向何處?樂觀的人認為,新加坡的制度已經確保了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能夠廣泛吸引人才,在可見的未來也能保證執政地位和整體政治穩定。不過,李光耀自己也曾對新加坡的未來表示憂慮。人民行動黨失去了李光耀,維持威權體制的核心召喚力量也就沒了動力。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缺乏李光耀式的政治技巧和政治智慧,會讓年輕的新加坡走向何方?

  李光耀的謝世,讓我們更關注于新加坡的未來。(曹張)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