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問題沒有恣意行事的空間

時間:2015-03-25 14: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早已載入史冊。

  這場戰爭是由哪些國家在何種邪惡思想驅使下發動的?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如何凝聚起正義的力量,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人類尊嚴?無論是歷史教訓還是歷史功績,理應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記憶。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簽署的一系列擁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對戰爭罪責的審判、戰後70年來不斷深化的歷史研究成果,都為這種共同記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至今日,個別國家的某些人明目張膽發起挑釁,企圖在所謂的“歷史戰”中將水攪渾,藉以卸下包袱、推掉責任。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現象,也是一個需要警惕的信號。

  歷史不容顛覆,世間自有公理。我們一方面要有足夠的定力和自信,同時也必須對歪曲篡改歷史、挑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行徑的毒害作用有清醒的認識。

  日本《讀賣新聞》新近一項調查顯示,對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只有5%的受訪者“很清楚”,44%的受訪者“知道一些”,49%的受訪者“不知道”或“完全不知道”。這項調查同時顯示,學校教育和教科書是受訪者了解戰爭真相的主要途徑。

  歷史不是隨意塗抹的畫布,國際公理和國際正義包含剛性約束。某些躍躍欲試在歷史問題上動手腳、做文章的日本人需要搞清楚,戰勝國做出戰後安排時,明白無誤確認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責,日本也無條件予以承認。

  1943年12月1日公佈的中、美、英《開羅宣言》寫道:“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

  1945年7月26日發表的美、英、中三國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後加入)不僅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時還寫道:“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蓋吾人堅持非將負責之窮兵黷武主義驅出世界,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勢不可能。”“吾人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但對於戰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在內,將處以法律之裁判……”

  1945年8月15日發表的日本《終戰詔書》和1945年9月2日簽署的日本向同盟國家投降的降書均明確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承認侵略歷史、反省戰爭罪責,也是日本同亞洲鄰國發展正常關係的必要前提。

  1972年9月29日發表的《中日聯合聲明》寫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1978年8月12日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確認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是“兩國間和平友好關係的基礎,聯合聲明所表明的各項原則應予嚴格遵守”。

  1998年11月26日發表的《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寫道:“正視過去以及正確認識歷史,是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日方表示,遵守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和1995年8月15日內閣總理大臣的談話,痛感由於過去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害的責任,對此表示深刻反省。”

  2008年5月7日簽署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寫道:“雙方決心正視歷史、面向未來,不斷開創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新局面。”

  無論是從國際關係體系還是雙邊關係角度看,承認侵略歷史、反省戰爭罪責是日本必須做的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如果日本領導人有關談話否認侵略歷史,將是對國際秩序的破壞,將嚴重損害中日關係,對日本發展及其國際環境也將産生負面影響。

  歷史認知問題不容倒退。日本若在歷史問題上恣意行事,逞一時之快,最終吞下苦果的還將是日本自己。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