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天然氣價格將步油價後塵

時間:2015-01-07 07:33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網6日發表倫敦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訪問教授、主席尼克巴特勒為該報撰些的題為《天然氣價格將部油價後塵》的文章。文章説,能源市場的調整過程還遠未結束。自去年6月以來油價遭遇腰斬之後,如今天然氣價格極有可能追隨油價的走勢。的確,天然氣價格已開始下跌。12月期間,美國天然氣價格自2012年以來首次跌破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這只是開始。

   兩個更深層因素預示著2015年天然氣價格在全球範圍內繼續下跌。首先,特別是在歐洲,天然氣供應合同——比如從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到德國——是與油價掛鉤的。這種掛鉤是歷史上形成的,目前在逐漸讓位於天然氣供應商之間的直接競爭。但早先簽訂的長期合同現在仍然有效,這意味著未來一年裏天然氣價格將急劇下行。

   其次,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經歷幾年的不確定之後,有跡象表明日本準備接受逐步恢復啟用核電站。初期的步伐會比較小,也許只是先啟動一、兩個反應堆。但即使這一步也足以削弱亞洲的天然氣價格,此前由於日本被迫以進口天然氣替代核能,導致亞洲天然氣價格幾次逼近2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每一個恢復運營的核電站都將減少對天然氣的需求;就像價格在2011年飛漲一樣,現在它們將跌落回去。路透社(Reuters)針對幾家嚴肅分析機構(包括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一項調查預測,亞洲天然氣價格2015年的跌幅最多將達到30%。

   與石油市場不一樣,這一切與生産國卡特爾(或者,取決於你的世界觀,與某種利用價格下跌來削弱政治敵對勢力的卑鄙計劃)的崩潰無關,與烏克蘭危機或俄羅斯同歐洲的關係也無關。世界上不存在天然氣輸出國組織,也沒有一家生産商擁有設定價格的實力。天然氣價格下跌只是一個供需問題。過去幾年來,在高價格以及美國頁巖革命的推動下,天然氣供應充足。另一方面,需求卻較虛弱,尤其歐洲的天然氣需求正受到獲得補貼的可再生能源的擠壓。

   這一價格趨勢當然不利於生産商,特別是對俄羅斯的Gazprom,該公司過去一年在歐洲的天然氣銷售額已下降了9%。在美國,頁巖氣産業似乎決心承受價格下降帶來的痛苦(至少就現在而言),但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區,新的天然氣投資項目都必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蘊藏在東非、地中海東部、阿拉斯加以及澳大利亞的大量天然氣看來暫時還是要埋在地下。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削減成本,承受較低利潤率,但最為脆弱的是那些已經做出投資、但項目還未完工的公司,因為這些項目需要維持一定的價格才能産生要求的回報。

   世界各地的頁巖氣項目也岌岌可危。出於能源安全和創造就業,中國可能會推進開發計劃;但在英國,2014年鑽探活動就已偃旗息鼓,今年看來也不會有起色。英國的頁巖氣革命將被推遲。

   較低的天然氣價格顯然已給電力市場帶來連鎖反應,對煤炭價格造成更多的下行壓力,並使新建核電項目看起來更加昂貴。天然氣價格下降也會使凍結電價的打算變得多餘。凍結正在下跌的價格不是好的政治策略。

   這一波價格下行將跌到什麼程度?在根本層面,答案是全球市場必須找到新的平衡,而這只會在一段時期的波動之後才會實現。供應和需求必須重新調整,而這一過程並不簡單,因為在該行業,多數生産商的運營成本(相對於初始資本成本)都很低。一些開採項目(包括一些美國頁巖氣項目)可能被迫暫時停止,但只要能收回運營成本,生産商就沒有關停産能的動力。

   最終這一週期將出現轉折。新的投資下降,直至産能得到充分利用,開啟新的週期。在許多情況下,天然氣是展現經濟學原理的活生生例子,與能源業多數領域相比,天然氣業務受政治的影響較小。對於天然氣來説,目前價格下行趨勢的持續時間主要取決於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長的速度。

   在中國,頁巖氣前景的不確定性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中國擁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但開發進度一直跟不上人們的期望。但是,如果中國的頁巖氣不久就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就像中石化近期的幾份樂觀聲明所暗示的那樣,中國進口天然氣的數量將少於多數預測者目前的預期,這難免會對世界天然氣價格造成負面影響。中石化是重慶涪陵一個重要頁巖氣試點項目的作業方。在印度,對納倫德拉 莫迪政府能力的懷疑為未來蒙上陰影。莫迪在上臺時獲得尤為強大的選民授權,要求他改革能源市場,並建設必要基礎設施,使天然氣能夠部分替代計劃中的煤炭消費增加,這兩方面的市場演變都需要時間。

   就目前而言,世界範圍內天然氣的供應遠大於需求,而在買方市場,價格只能下降。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