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國經濟復蘇的“壞消息”

時間:2015-01-07 07:33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網6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撰寫的題為《美國經濟復蘇的“壞消息”》的文章。文章説,30年前,美國前總統羅納德 裏根宣稱,經歷了多年的經濟動蕩之後,“美國正迎來黎明”。他説這話的時機選擇恰到好處。隨後美國就進入了持續多年的繁榮期。如今,再沒有人敢動情地宣稱美國是一個“山巔上的光輝城市”。自2008年以來,人們已有太多次以為黎明即將到來,結果卻發現不是真的。不過,危機已經過去了。以戰後的標準衡量,美國總統巴拉克 奧巴馬治下的復蘇一直非常緩慢,但跟世界其餘大多數地方相比,美國的復蘇還算快的。2015年,美國還將繼續復蘇。眼下美國應該趁太陽還沒落山,好好享受這下午的陽光。

   美國的大多數好消息都是相對而言的好消息。據估計,美國2014年全年的增長率為2.6%,比此前5年復蘇期的數字高出大約半個百分點。相對於美國以前的歷次復蘇(21世紀的首個商業週期除外),這樣的增長都是疲弱的。但相對於歐元區,美國的增長數字已算耀眼,前者去年全年的增長率連達到1%都很勉強。未來的一年很可能將是類似的情況。美國的增長率將為3%左右,而歐洲和日本的增長率如能超過1%就算它們運氣了。

   此外,美國的失業率降速超過了此前數年的水準。2014年,美國新增300萬個工作崗位,是自1999年(美國前總統比爾 克林頓治下的繁榮期達到巔峰的年份)以來勞動力市場表現最好的一年。美國失業率為5.8%,幾乎是歐元區的一半。美國的大多數新增工作崗位都是臨時崗位、薪水也很低。但不管怎麼説,這樣的崗位好歹也還是工作崗位。相形之下,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國任何形式的工作崗位都創造不出來。一整代歐洲人都被荒廢了。

   未來幾個月,美國與歐洲日益加深的道路分歧將明朗化。在某一時刻(很可能是6月),珍妮特 耶倫領導的美聯儲將開啟人們等待已久的加息進程。如果美國每月的新增工作崗位數繼續超過25萬個,那麼這一時刻就會更早地到來。美國的超寬鬆貨幣時代已經到頭了。幸運的話,歐洲央行將朝相反方向邁出腳步。可惜的是,儘管量化寬鬆已幫助美國走出2008年危機後的低迷期,歐洲央行眼下卻仍在就如何、以及以何種規模部署量化寬鬆進行辯論。2015年,歐洲將繼續“等待戈多”,美國則將為經濟回歸常態作準備。

   這就是美國的“好消息”。然而,這樣的消息要是放在過去,則會被歸為壞消息。而且,眼下的好景也不會持續太長。美國的復蘇已經成熟,緊接下來並不會出現什麼克林頓式的中産階級繁榮。儘管維持了7年的零利率,美國的增長率仍未觸及3%這一關口。如今,零利率政策效果有限。長期趨勢增長率已從3%以上降至約2%。美國中産階級收入中值仍未回升到2008年危機前的水準——按3%的經濟增長率計算,還需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這個商業週期將在2016年或2017年結束,屆時很可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如果將眼下的情況跟裏根時代做一番比較,能説明很多問題。在裏根時代,美國是拉動全球經濟的雙引擎汽車。如今,美國這輛汽車的馬力不足以拉動世界其餘地區走出低迷,但仍能夠在哪怕歐洲和日本停駛的情況下繼續前行。刺激美國最近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是,全球油價在過去6個月裏近乎腰斬。這相當於給每個美國人每月發了數百美元的紅包,從而提振了消費支出。如果2015年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下,那麼這筆意外之財將為美國總體增長率貢獻約半個百分點,足以彌補實際工資增長的缺位。

   更持久的提振因素在於美國資産價格的上漲。股市繁榮幫助重振了住房市場和養老金估值。這種上漲有一部分很容易因美國收緊利率而受到衝擊,還有一部分可能會被美國貨幣政策週期轉向後往往出現的那類危機所破壞。如今,風險預測者會花一半的時間來在新興市場資産負債表上搜尋未爆的炸彈。然而,以歷史標準來衡量,美國股市仍未出現泡沫。美國公司的資産負債表也很健康。除非出現全球性崩盤,否則此輪美國資産價格飆升應該能夠撐過貨幣政策的逐步收緊。

   那麼,為什麼沒有多少人開香檳慶祝呢?答案很簡單。大多數美國人的日子比21世紀初的時候過得差,而頂層的一小部分人則變得富裕得多。眼下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美國已找到應對這一問題的方法。相對於歐洲大部分地方,美國中産階級的前景更為光明,特別是就短期而言,但就長期而言,歐洲和美國的中産階級都面臨同樣的大力擠壓。

   美國的體系仍然有辦法創造增長——儘管增長的收益幾乎會被頂層獨吞。然而,眼下的復蘇跟我們父輩那時候不一樣,跟我們祖輩那時候也不一樣。未來的一年將是美國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儘管如此,大多數美國人卻無緣從中受益。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