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駭客説”抹黑中國意欲何為

時間:2014-05-22 20:54   來源:新華網

  2014年5月19日,美國司法部宣佈對5名中國軍方人員提起指控,理由是所謂“涉嫌侵入美國企業電腦、竊取商業秘密”。面對來勢洶湧的抹黑行為,中方也予以有理有據的回應。

  自“棱鏡門事件”後,美國政府在表面上似乎消停了近一年,尤其是在去年“習奧會”之後,中美網路工作組成立,更被外界視為兩國在網路安全合作上邁出的重要一步。那麼,美國為何還要處心積慮地在這個時間點跳出來自導自演這場鬧劇呢?

  首先,從美國方面看,其最大的驅動因素是美歐因“棱鏡門事件”爆發而造成的緊張關係近期有所緩和。烏克蘭危機讓歐盟再度認識到跨大西洋聯盟在應對政治和安全危機時的重要性,儘管“棱鏡門事件”導致美歐關係降溫,但一致對俄的緊迫性緩解了一度受損的美歐關係,歐盟在安全事務上仍渴求美國關注。美歐關係的解套也讓美國一定程度上緩過勁來,有底氣把矛頭再次轉向中國。

  其次,近期中日關係仍未走出低谷;南海問題再次發酵,中越、中菲關係出現緊張。美國此次拋出“駭客説”無非是想渲染“中國威脅論”,破壞中國和平大國的形象。此外,正值亞信峰會以及習近平主席與俄總統普京會晤,美國不惜以如此荒謬的抹黑手段實施配合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牽制中國外交,阻止中國影響力擴大。

  就意圖而言,美國此舉看似為司法手段,實為其外交和戰略需求服務。一是急於在國際舞臺實現從網路“施暴者”向“受害者”角色的轉變。“棱鏡門事件”爆發後,美國失去了在網路空間發號施令的道德制高點,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就連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直言不諱地把美國國安局比作東德時期的秘密警察。聯合國也于去年12月18日通過了題為“數字時代隱私權”的聯大決議,強調民眾線上上的隱私權應該得到與線下一樣的保障。決議本身並沒有註明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不可否認,正是由於“棱鏡門事件”催生了這份提案。目前美國為了實現“華麗轉身”,再次施展“賊喊捉賊”伎倆,企圖抹黑中國,以此扮演楚楚可憐的“受害者”,博取國際關注和同情。

  二是在國際上繼續渲染網路版的“中國威脅論”。此次美國司法部成了指控中國的“急先鋒”,給外界營造出中國“網路入侵美國”極為嚴重的假像,轉移國際社會對美國入侵他國網路的憤怒,並把網路安全最大的“破壞者”和“入侵者”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重奪在網路領域的道德制高點。

  三是抹黑中國和平大國的形象,進一步打壓中國和平發展的努力。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國面臨複雜多變的周邊環境,而美國“再平衡”戰略的根本目標就是遏制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越是在地區安全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美國越是急於用各種方式制衡中國,牽扯中國一心一意謀求和平發展的精力,而在網路安全領域抹黑中國只不過是美國“耍無賴”的一種手段而已。

  從深層次上看,中美在網路安全方面的磕磕碰碰本質是由於兩國對網路空間治理規則制定的分歧。目前在網路空間治理方面缺乏公認且普遍遵守的規則,美國等網路發達國家向來強調網路空間的“全球公域”,企圖主導規則制定,強迫後來者接受其制度和規則,欲以其科技優勢成為網路空間的霸主。相反,包括中國在內的網路發展中國家則更支援“網路主權”,反對美國等國獨霸網路空間、強行制定網路規則和制度的行為。簡而言之,美國抹黑中國在於進一步牽制中國,削弱中國在未來網路空間規則制定時對美的衝擊力,便於美制定對其本國有利的規則與制度。

  “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應儘快拋棄“受害妄想症”及其長期在網路安全問題上秉持的雙重標準,從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大局出發,切勿錯打算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