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冷戰思維,理性看待網路安全

時間:2014-05-22 15:44   來源:中國網

  5月19日,美國司法部部長霍爾德宣佈以經濟網路間諜罪名起訴五名中國軍人,稱其入侵美國聯合製鋼、美利堅鋁業、阿勒格尼技術公司以及一個工會組織的電腦。美國的這一舉動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損害中美合作與互信,也進一步彰顯出美國在網路安全領域一貫的奉行雙重標準。若美國一昧堅持冷戰思維,不斷滋生事端,終將成為破壞全球網路空間穩定與安全的罪魁禍首。

  “賊喊捉賊”何時了貽笑大方不知羞

  2013年6月,前美國安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披露出美國情報部門的大規模全球網路監控計劃,中國是其中的一大受害者。之後,棱鏡、“黑袋”、“渦輪”、“上游”、“XKeyScore”、“精靈”、“量子”、“狙擊巨人”等各種計劃相繼曝光,充分暴露美國對中國實施的網路監控和網路攻擊無所不及,無所不能。

  種種證據顯示,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駭客國家,可以一己私利淩駕於他國利益之上,這是徹頭徹尾的強盜邏輯。迄今為止,美國只是不斷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從未給中國的訴求予以任何合理的回應和解釋。在荷蘭海牙的兩國元首會晤中,習主席要求美國對入侵華為等行為作解釋,奧巴馬總統竟以美國並未將所竊資訊用以商業目的一句帶過。美國政府始終欠世界、欠中國政府、欠中國人民一個説法,最應當受到起訴和通緝、最應當遭到全世界譴責的應該是美國。

  君子無私坦蕩蕩小人作惡常慼慼

  美國的所作所為具有極強兩面性。無論是在學術討論和論壇等民間平臺,還是在中美戰略對話等官方渠道,美國的官員與學者都會大唱高調,滿嘴“合作共贏”、“維護網路自由”、“堅守網際網路精神”等仁義道德,積極與中方談合作,談規則,談未來。然而回到美國國內,美政府卻又以所謂三權分立,“政府不能干預立法和新聞獨立”為由,縱容國會、媒體、企業等不斷炒作“中國駭客威脅”。

  2013年初,美網路安全公司曼迪昂特拋出所謂“中國軍方指使駭客攻擊美企”的證據後,從總統到政府高官、從國會大員到專家學者、從媒體到業界,不斷放狠話,甚至有國會研究機構公開主張應當允許那些被黑的企業私下採取網路攻擊手段對中國予以報復性還擊。至此中美網路安全合作的氣氛降到冰點。然而,中國政府一直主張與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並沒有過度解讀美國上下發出的“信號”。即使是在斯諾登事件曝光後,中方依然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本著顧全大局,著眼未來的態度,積極推進與美國的網路安全合作,促成了在中美戰略對話下成立中美網路工作組。中國坦蕩蕩的君子行為和氣概,與美國把污衊他國、抹黑他國作為政治資本的常慼慼的小人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國一直批評中國的網路安全戰略、政策和機制不透明,把中國定性為“不可預期”的國家,並以此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遵照美主張建立信任措施。事實上,美國在中美網路合作中表現出來的內外糾結、表裏不一,充分暴露出美國才是在網路空間最讓人難以信任的國家,給中美戰略互疑推波助瀾的正是美國自己。無怪乎中方學者在與中美網路安全二軌對話時質疑美方的這種反覆無常的“雙面人”角色。

  俗話説,旁觀者清。國際知名智庫,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曾于去年在《生存》雜誌上撰文稱,目前中美在網路問題上爭議的主要領域是“網路間諜”問題,這已經開始造成中美間“猜疑與不確定的氣氛”。文章稱,實際上,在維護穩定網際網路環境問題上,美中兩個網路大國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中美關係不同於冷戰時期以敵對和對抗為特徵的美蘇關係。兼聽則明,我們希望美國這個網路空間的“Big brother”能清醒認識,拋卻冷戰思維和強盜邏輯,真正給世界人民帶個好頭,而不是像小説中那樣以“老大”的身份在網路空間為所欲為。

  中美網路安全合作的好局面來之不易,希望美國且行且珍惜,還給全人類一個和平、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作者:唐嵐,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資訊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