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亞洲國家應協商解決分歧讓美國走開

時間:2014-05-21 18:15   來源:新華國際

  據參考消息5月21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5月19日文章】題:亞洲領導人必須合作解決自己的問題,讓美國走開(作者香港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錢德蘭奈爾)

  如果習近平主席在南美之行期間打算每站都就美國對該地區構成的威脅發表講話,你認為全球論戰的大意會是什麼呢?訪問古巴時,他會做出“深化我們的同盟關係”的承諾。行程在墨西哥結束時,習近平會稱那個國家是“這個分裂的半島上……自由的前沿。”

  任何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會迎來全球評論員普遍的憤慨——大概還會迎來美國主要政治家要求實施制裁的呼聲。但交換一下中國和美國的位置,奧巴馬總統上月訪問亞洲的情況幾乎與此分毫不差。上面的這些話是奧巴馬説的——但針對的是菲律賓和韓國。

  實際上,如今幾乎沒有什麼問題能逃過被吸入中美競爭這個意識形態排水口的命運。但全球的緊張情緒不止於此。

  “非友即敵”不可取

  在對賓夕法尼亞州的學生發表的講話中,奧巴馬説:“像德國、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一它們每天都努力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勝過我們,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贏過我們的企業。”除了在美國的下一代中樹立恐懼和不信任的觀念外,此類説法還助長了—種危險的民族唯我論。

  其他所有國家要麼是威脅要麼是盟友,世人可以分成兩類:“要麼站在我們這邊,要麼與我們為敵”,這樣的世界是個越來越危險的地方——不管説這話的是一位在任的美國總統還是其他人。

  亞洲的政治領導人也好不了多少。他們的行動方式遠遠談不上和諧,他們深深陷入了自己的小規模爭論中。

  亞洲領導人應更深入地了解情況。亞洲的人們需要他們把注意力放到合理的、可持續的增長上。然而事實上有太多的政治家似乎囿于歷史唸唸不忘大約70年前結束的戰爭。

  有種陳詞濫調是:亞洲國家擁有漫長的歷史和漫長的記憶,這賦予了它們智慧。但相反的情況也會同樣輕易成真。沉湎于對歷史錯誤的解讀阻礙了它們合作應對未來真正的挑戰。

  因此,亞洲內外的許多國家堅持美國必須介入並“修正”這個地區的觀念——美國也急於抓住這一點——就沒什麼奇怪的了。但這是—個危險的觀點。大家只需看看中東就能看到此類思維會引發何種災難。

  歐洲今天看似平靜的狀態也不是亞洲應當追求的東西,西歐國家本質上喪失了任何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概念。許多歐洲人都默認了,歐洲已經變成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行使權力的工具。大家只需看看美國海外基地的地圖就能搞清在全球範圍內發號施令的到底是誰。

  亞洲合作靠自己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僅是美國和歐洲將重心轉向亞洲,俄羅斯、非洲,最重要的是亞洲也有必要將重心轉向亞洲。

  亞洲毫無疑問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區。在本世紀最初的幾個階段中,亞洲將擁有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

  決定這樣一塊大陸的未來的不應是任何一個組織,肯定不該是美國的政治階層。他們會站出來的原因是,他們既對該地區的情況最為孤陋寡聞,同時又最容易相信只有他們有權塑造亞洲的歷史。

  在亞洲政治的問題上,合作而不是對抗將最符合每個人的利益。這一重大問題的進展不能——也不應——來自外部。

  中國的鄰國與必將成為該地區最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國家為敵是短視之舉。

  21世紀真正的問題的解決需要全世界的幫助,而不是靠由短期盟友組成的爭吵不休的集團。

  中國應處於這些努力的中心,甚至可能發揮領導作用。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其鄰國的配合。“西方”將中國當賤民對待,一大原因是中國擁有截然不同、但實際上運作得相當不錯的政治體制,中國的鄰國不應淪為西方這一愚行的犧牲品。

  中國需採取行動,證實自己“和平崛起”的主張。他們必須開始做出妥協。如果他們不這麼做,就有讓稱他們恐嚇其他國家的頻繁指責成為真的風險。

  最終,只有一系列協商一致的地區規則才能阻止一場惡性競爭。向勝利者獻上戰利品?任何真的相信這種觀念的人絲毫不清楚爭奪一組無人島嶼的控制權可能造成的持續損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