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日本右翼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時間:2014-04-18 19:28   來源:新華國際

  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教科書,修改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種種逆歷史潮流的行為背後,我們總能看到這樣一個詞:“右翼”。右翼大開歷史倒車,右翼挑戰國際秩序,右翼代表著黑暗、頑固,對真相的掩蓋和對歷史的背叛。那麼,日本右翼究竟指什麼?何以長期佔據日本政壇?在右翼勢力的籠罩下,日本對華政策會否出現轉折,中日關係前路何在?

  日本“右翼”究竟是什麼?

  “日本右翼”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日本,政界、經濟界、學術界,乃至民間都存在著右翼勢力,因為同屬右翼,媒體往往將之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它們的性質相差甚遠。

  右翼政客居廟堂之高,威脅最大。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認為,政壇右翼相對於戰後日本的革新力量左派勢力而存在,是主張維持天皇權威,堅持親美路線,實行反共路線的保守政治勢力。

  日本現執政黨自民黨通常被認為是右翼政黨。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去年就曾在聯合國大會上叫囂:“如果你們要將我稱作右翼軍國主義者,那就這樣叫吧。”

  事實上,安倍確實已成為中國人眼裏的頭號右翼分子,不僅參拜靖國神社,否認日本侵華歷史,更主張修改日本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因此,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將安倍稱為“日本右翼勢力在政界的代理人”。

  民間右翼組織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右翼勢力,很多是與黑社會相聯繫的暴力團,在政治上更加極端保守。這一派右翼勢力多以販毒、賣淫、槍支走私起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洗白自己,並不登大雅之堂,老百姓對其又討厭、又恐懼、卻又拿它們沒辦法。不過,這類組織有些是很有錢的,常常暗中為右翼政客提供競選資金。但這種行為不能大張旗鼓地進行,一旦交易被媒體發現,將成為該政治家的污點。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理論右翼,即文化界為日本對外侵略戰爭提供理論依據的部分思想精英們。而隨著資訊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日本近年來還出現了右翼網路化的趨勢,參與者多為年輕人,不隸屬於固定團體,而是通過特定網站發泄對中國與韓國的不滿,發佈極端言論。

  右翼勢力為何長期佔據日本政壇?

  自2001年4月至今,共有七人出任日本首相,其中四人都被貼上右翼標簽。除自民黨領導人,前首相麻生太郎、小泉純一郎,現首相安倍晉三外,民主黨的野田佳彥亦然。日本政壇右傾化態勢非常嚴重。

  周永生認為,這一現象與日本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有關。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從最鼎盛的繁榮經濟跌落到泡沫經濟,經歷了20多年的蕭條期,日本民眾因此感到沉淪,渴望強有力的領導人出現。

  而從外部環境看,隨著中國力量的崛起,美國勢力的衰退,日本感到空前的外在壓力,加上領海糾紛升級,也呼喚強有力的領導人出現,來振興日本民族士氣。所以,日本右翼風潮持續不斷,強硬派領導人不斷上臺。

  在這種形勢下,日本左翼幾乎全軍覆沒,再難跟右翼分庭抗禮,進一步加劇了政壇力量的失衡。

  右翼勢力籠罩中日關係前路何在?

  右翼勢力如陰霾籠罩,中日關係前景一片黯淡。這種態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專家對此並不樂觀。周永生認為,右翼風潮會繼續保持,即使出現個別左翼人士,也不會太左,仍是大的右翼氛圍中的左翼。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也表示,日本政壇右傾化很難逆轉。由於日本不存在可以與自民黨對抗的其他政黨,自民黨內部也沒有田中、大平這樣的領導人出現。老一輩對中國友好的領導人多已退出政壇,新一代對華友好隊伍尚未形成。加之日本政壇整體趨於保守,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能有太高期待。

  劉江永還警告稱,中日關係遠沒有到谷底,還有可能繼續惡化。2015年,日本將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安倍很可能連任。如若自民黨在2016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大勝,即獲得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席,或者聯合維新會等支援修憲的右翼政黨共同奪取政權,就可以踢開公民黨,推動修憲。而自民黨在眾議院已獲得接近三分之二議席,稍微聯合一些右翼議員,就可以取得修憲的必要多數。眾議院會在2016年重新選舉,因此,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是修改日本憲法的時間窗口,安倍必定會利用這個時間節點竭力推動修憲,試圖改變戰後國際秩序。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右翼勢力聽之任之。中國民眾與媒體的態度和反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右翼勢力産生影響。只要對日政策科學,行之有效,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右翼勢力對中國的衝擊。當然,主要矛盾還在日本國內,如果日本中左勢力成立新的政黨,壯大自身勢力,就可以有效實現政界再平衡,中日關係也才能翻開新的一頁。(王俊景)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