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外空武器化

時間:2014-04-18 10:35   來源:人民日報

  世界各國享有和平利用外空的平等權利,維護外空安全正成為維持全球戰略穩定一個突出的重要環節

  4月17日,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和航太資訊中心首次聯合發表了《外空態勢評估報告》。當前,中國相關外空科技研發機構在積極拓展外空開發活動、推動和平利用外空資源的同時,對維護外空安全問題給予了新關注。

  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安全正越來越多地依靠外空科技和外空資産的支援。本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大國以拓展國家安全為目標,相繼加強了外空開發活動。未來10年,外空和平利用和軍事應用均將進入前所未有的活躍期。相形之下,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達成的外空條約與協定已難以全面規範上述外空開發活動,制訂新的外空條約或“外空行為準則”的呼聲則較前突出。

  外空優勢已成為美國維持其超級大國地位的一塊基石。美國外空資産佔全球的46%,外空活動涵蓋範圍最廣、航太發射和運載能力最強、航太科技力量最雄厚。以全球最龐大的衛星體系和地基設施為依託,美國構建了戰略預警、熱點監測、實時通聯、精確制導、快速打擊等能力,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美國涉及的其他地區衝突中發揮了無以替代的作用。

  美國對衛星系統的深度依賴同時構成了美國戰略防禦體系相對脆弱的一環,“規範”相關國家外空活動已成為美國的一項政策方針。近些年來,一方面,美國推動制訂多邊“外空行為準則”,通過發射預先通報、外空資産登記、監測碎片軌跡並減少其損害、防止空間物體碰撞等措施規範各國外空活動;另一方面,美國尋求與一些新興外空力量打開外空問題雙邊對話的渠道,不間斷地洞察對方戰略意圖和航太科技發展水準,敦促對方承諾與美國合作維護既有外空秩序。

  針對外空開發活動增多導致軌道擁擠、碎片增加等情況,協調製訂相應的行為準則,有其合理和必要的一面。然而,十分重要的是,應對上述問題採取的措施不應該取代防止外空武器化這一重大安全關切。國際社會需防止有的國家在通過制訂準則制約別國發展外空能力的同時,逃避其在防止外空武器化上必須承擔的首要責任。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推動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就防止外空武器化的條約進行談判,贏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援。目前,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制約外空軍備競賽已成為諸多國家在國際安全領域推動戰略協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外空對人類而言是無可替代的資源。外空的開發與利用不僅關係人類的當前利益,而且關係到人類的未來。世界各國享有和平利用外空的平等權利,與此同時,也負有維護外空安全的共同責任。種種跡象表明,維護外空安全正成為維持全球戰略穩定一個突出的重要環節。在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有必要為防止外空武器化做出進一步努力。若相關各國、特別是具有先進外空能力的國家表現出足夠的意願和智慧,致力於通過平等協商、交流合作、建立互信、累積共識,則有希望實現防止外空武器化這一國際安全領域的重大目標。(作者為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