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度:改或不改,都很難

時間:2013-05-17 11:05   來源:求是

  ——透視西方制度困境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各國經濟難脫困境,政治深陷僵局,社會動蕩不安,面臨越來越大的變革壓力。然而,改或不改,都不容易,從中折射出的是西方的制度困境。

  不改,經濟要崩潰

  歐美各國經濟普遍深陷這樣一種惡性迴圈:在金融危機衝擊下,銀行惜貸、企業裁員、經濟萎縮;經濟疲弱導致政府財政收入下降,不得不實行緊縮政策;財政緊縮又反過來造成經濟增長乏力、失業人口增加、市場需求下降等。

  隨著危機的發展蔓延,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主要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相繼被國際評級機構下調,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塞普勒斯等歐元區國家排隊等待救助。財政赤字超限、鉅額債務纏身、經濟低迷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等問題猶如揮之不去的夢魘,嚴重困擾西方各國。

  以法國為例。最新經濟預測數據表明,2013年法國財政赤字將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6%至3.7%,經濟增長預期僅0.1%左右,到今年底本土失業率或將升至11.25%。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已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a1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警告説,法國“顯著喪失競爭力”,如果不推行經濟改革,就有可能落到深陷危機的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後面。

  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情況可能更糟。《紐約時報》報道稱,義大利有600萬各種規模的企業,去年以每天1000家的速度消失,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隨著裁員的盛行,今年1月份義大利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11.7%,年輕人失業率飆升至38.7%,60%多的義大利人擔心入不敷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的一份報告則為西班牙描繪了一個慘澹的前景:在經濟危機的陰霾中苦苦掙扎5年後,西班牙2013年經濟衰退將更加劇烈,失業率將再創新高,公共債務將持續攀升,政府的赤字削減計劃在5年內無法實現,經濟復蘇的希望目前看來非常渺茫。

  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面對的困擾和問題一點兒不比歐洲少。2012年,美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已達107.2%,經常賬戶逆差佔GDP比重高達3.1%,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失業率依然處於高位。全美獨立企業聯盟4月份發佈的月度報告顯示,更多小企業計劃削減庫存和減少招聘,信心指數下降。

  西方國家經濟難以走出困境,原因雖然各有不同,卻也存在共性問題,包括金融領域過度膨脹,福利制度不堪重負,債務負擔積重難返,財政赤字持續超限,等等。法國總理府經濟分析委員會主席貝納西-格雷表示,如果不實施痛苦的改革措施,“市場將難以容忍,做出激烈反應。”所謂的“激烈反應”會是什麼?沒有人敢對這個問題作出樂觀的估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除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幫助西方走出困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