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經濟緣何反覆陣痛

時間:2013-04-22 13:20   來源:人民日報

  最近幾個月,來自歐元區的壞消息接踵而至:塞普勒斯危機以慘烈的結局收場;義大利政治僵局依舊持續;斯洛維尼亞銀行業又現危機信號……歐盟和經合組織均對歐元區經濟前景表示悲觀。經合組織稱,歐元區經濟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前不會出現顯著復蘇。此前看上去還有點“美”的歐元區經濟,再一次進入震蕩下滑通道。

  歐債危機爆發至今已三年有餘,卻始終不能跳出“衰退—復蘇”這種反覆交替的怪圈,這的確值得人們深思。縱觀歐元區的救治措施,再仔細琢磨歐元區的心態,似乎可以從中找到答案:歐元區在嘗試去除危機表徵的同時,還要通過緊縮手段除掉病根。

  債務和增長是歐元區跳出債務危機必須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説到底,這是一個“富貴病”。目前來看,主要辦法不外乎兩種:一是寬鬆貨幣,二是財政緊縮。寬鬆貨幣的辦法見效快,不僅可以還債,而且貨幣超發引發的貨幣貶值,還可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競爭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削減福利。不過,這樣做需要承擔極大的道德風險,不僅嚴重損害本幣的國際信譽,而且會養成沒錢就開動印鈔機的壞毛病。相比之下,緊縮沒有道德風險,也能增收節支、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福利水準,可以實現標本兼治。出於各種原因,尤其是在歐元區經濟發動機德國的驅使下,歐元區選擇了緊縮的道路。

  不過,緊縮是個先抑後揚的痛苦辦法。初始階段,通常會出現經濟越緊縮越弱、債務越緊縮越多、信心越緊縮越低的狀況,而且難以避免。歐元區剛開始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不足,一味緊縮,結果是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步步被動。直到去年底,歐元區痛定思痛,才出臺了直接貨幣交易(OMT)這個歐洲版的量化寬鬆計劃,給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沙袋,堵住了資金的缺口,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住了局面。

  直接貨幣交易計劃並不意味著歐元區改變了緊縮初衷。該計劃作為救急措施,在實施過程中頗為謹慎,只有成員國提出要求時才給錢,而且還要附加諸多苛刻條件,這與美國和日本放手“撒錢”的量化寬鬆有本質區別。未來歐元區將會走上一條緊縮為主、量寬為輔的道路,對於歐元區這個重症病人來説,這是一條切合實際的道路。

  不過,歐洲民眾雖然從理智上認同當下的政策,但是由奢入儉難。荷包的縮水,福利的下降,以及高企的失業率,都讓民眾在心理上接受起來很不容易。義大利的政治僵局説明,民眾正在用選票向“緊縮政策”提出強烈質疑和抗議。這種僵局將有可能延長經濟衰退的過程,並可能蔓延到其他歐元區國家和整個歐洲市場,使歐洲陷入更為深重的經濟混亂。

  可以預見,只要歐元區堅持當下的路線,未來經濟還將面臨諸多的震蕩。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歐元區已經找到了相對正確的目標,走的也是一條正確的路線,只要堅持下去,歐元區經濟就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