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緬關係近期為何持續熱絡?

時間:2013-04-18 14: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緬甸最大反對黨領導人昂山素季已于13日抵達日本,開始為期一週的訪問。據日本官房長官透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8日會與昂山素季展開會談。

  日本媒體稱,昂山素季此行旨在獲取日本對緬甸民主化的進一步支援,為緬甸爭取更多的投資和經濟援助。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和緬甸政治、經濟界人士走動頻繁,打得“火熱”,日緬關係持續升溫。

  頻繁互動

  今年1月,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訪問緬甸,並宣佈日本政府免除緬甸的債務。麻生此行是安倍晉三再次組閣後主要內閣成員的首次海外之行,可見日本對緬甸“青眼有加”。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外務省3月28日宣佈將向緬甸提供510億日元的貸款,這是近26年來日本首次向緬甸提供日元貸款。

  事實上,日本矚目緬甸並不始於今年。有報道稱,從去年開始,日本就大量增加了在緬甸派駐人員的數量,日本幾大貿易商——三菱、住友、丸紅等在緬甸辦事處的人員已經增加了七八倍。日緬去年底決定合作建設的迪洛瓦經濟特區也是日緬關係密切的標誌。

  另外,兩國的互動並不只限于經濟領域。據日本新聞網2月19日報道,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被任命為“緬甸國民和解擔當政府代表”,負責支援緬甸國民和解和民主化進程。這是日本政府首次為了他國的國民和解及民主化問題設置政府代表。

  各取所需

  日本緣何對緬甸興趣倍增?昂山素季又因何踏足日本?有評論指出,日緬靠近,實際上是“各取所需”。

  緬甸被海外投資者譽為是東南亞最後一塊“未墾地”。緬甸不僅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金屬礦藏,還有充足的低廉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毫無疑問,日本想要在這個新興的市場分一杯羹。

  除了經濟利益,緬甸的地緣位置對於日本來説還有著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一些緬甸學者分析,日本影響緬甸的民主化進程和經濟制度改革方向的最終目的在於使緬甸成為由日本主導的“民主化樣板國家”,從而為日本確立在東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成為政治大國奠定基礎。

  擴大在緬甸的影響力,是日本長期以來的願望。此番與緬甸改善關係,也受到了美國對緬態度轉變的鼓舞。日本共同社的分析文章指出,奧巴馬訪問緬甸之後,日本即不斷加大對緬援助力度,實際上起到了從側面支援美國亞洲戰略的作用。

  反觀緬甸,加強同日本的聯繫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和民主化進程。當前緬甸正致力於民主化改革,在外交政策上推行“均衡外交”。美聯社的分析認為,緬甸急於獲取更加多元的投資來源以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

  據共同社報道,緬甸總統吳登盛的首席顧問哥哥蘭曾公開表示,希望吸引日本中小企業進駐緬甸以推動經濟發展。昂山素季也在日本演講時呼籲旅日僑民“把在日本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在建設祖國方面”。

  前景難料?

  緬甸至今仍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每人平均收入只有715美元。很多先期去緬甸的日本企業都在抱怨電力短缺,道路缺少,物流不具備。緬甸地價和租金價格暴漲也已經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成本,嚴重影響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美聯社評論指出,在緬甸投資的風險依然很高。緬甸雖然有6000萬人口,但是熟練勞動力相對缺乏,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只有1/4的緬甸人可以用上電。要想成為一個理想的投資地,緬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此看來,日本投資緬甸所希望的經濟回報恐怕在短期內難見成效。美聯社分析認為,雖然日本近期在緬甸的推進速度十分迅疾,但是由於起步較晚,日本在緬甸的參與程度還是落後於中國和印度。

  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出,緬甸的對外開放政策加強了同中國、泰國、印度等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繫,日本過去主要援助國的地位有所下降。加之緬甸國內豐富的油氣資源開採帶來了鉅額的外匯,使得緬甸對日本經濟援助的需求遠不如從前迫切。因此,緬甸不大可能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而在政治上依附於日本。週旋于各方之間,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才是緬甸最好的選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