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外長“柏林握手”各説各話?

時間:2013-02-28 14: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剛剛經歷“電話風波”的俄羅斯外交部長拉伕羅夫與美國新任國務卿克裏,莫斯科時間26日晚在柏林握手言歡。拉伕羅夫在與克裏會晤後對媒體表示,會談是“建設性”的,令人滿意,並建議美國總統奧巴馬考慮訪問俄羅斯。

  “我能夠感受到克裏欲將俄美關係推上夥伴軌道的願望,當然,這需要淡化目前刺激俄美關係的諸多摩擦”,拉伕羅夫説,近期俄美摩擦最激烈的是美國的《馬格尼茨基法案》,以及美國收養俄羅斯兒童的問題。

  自2012年普京第三次就任俄聯邦總統後,俄美關係一直磕磕絆絆,普京和奧巴馬先後推脫互訪;2012年末美國國會審議通過反俄的《馬格尼茨基法案》,俄迅速以反美的《季馬雅科夫列夫法案》作為回應;隨後雙方對“俄戰機飛臨關島”的消息各執一詞;2013年朝鮮再行核子試驗,克裏欲與拉伕羅夫通電話,又遭“冷遇”。

  26日晚,俄媒體紛紛登載兩國外長“柏林握手”笑容可掬的照片。從克裏“歐洲中東行”伊始,俄美輿論就對“柏林言和”寄予厚望。

  就俄美關係,拉伕羅夫言辭緩和。他在會晤後説,奧巴馬連任總統、克裏新任國務卿,兩人在對外政策方面將扮演更具建設性的角色。在莫斯科和華盛頓具有共同利益的背景下,雙方可以就局勢發展進行磋商,包括就敘利亞及其周邊國家問題,以及在伊核計劃、朝核問題、阿富汗、中東問題上的進行互動。

  而就反導防禦系統問題,俄則寸步不讓。拉伕羅夫當晚否認了有關“此次俄美外長柏林會晤將交換有關反導防禦系統的合作聲明”的傳聞,他説:“俄方立場鮮明,要求美國對反導防禦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給予法律保障,在這個問題上,僅有‘聲明’是遠遠不夠的。”

  看來,會晤修補了俄美關係,但並未獲得實質性成果,握手的同時,仍然各説各話。

  美國反導彈防禦系統的潛在威脅一直是俄羅斯的“眼中釘”,即便是在《馬格尼茨基法案》事件後,拉伕羅夫仍説,俄美關係的主要刺激因素依然是“反導問題”,俄從未放鬆過“法律保障”的底線;

  而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克裏上任首訪歐洲中東,顯示中東亂局是其外交當務之急,需與俄修好,在敘利亞、伊核、朝核、阿富汗及中東等系列棘手事務上贏得支援,但又很難為此出讓反導部署的“籌碼”。

  正如俄總理梅德韋傑夫26日在接受巴西媒體採訪時所説,“俄美關係可能週期性地尖銳化”,但“不存在任何冷戰,也沒有冷戰的條件”。

  屢屢摩擦,又頻頻言和,皆出於俄美各自的戰略考量。柏林會晤“各説各話”,也是一種平衡。(記者 賈靖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