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與普京:站在美俄關係的十字路口

時間:2013-01-17 15: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奧巴馬

普京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本月底,美國總統將派特使前往莫斯科與普京會面。美國使團的主要目的是闡述奧巴馬第二任期對華盛頓與莫斯科關係的願景,試圖找到更多相互聯繫的共同點,以扭轉當前美俄關係惡化的趨勢。

  普京:一如既往的強硬

  近日,近萬人在莫斯科遊行,要求廢除《季馬雅科夫列夫法案》並解散議會。根據這部法案,從今年1月1日起,俄羅斯禁止美國公民收養俄孤兒。莫斯科市內務總局發佈消息説,俄羅斯反對派舉行的大遊行參加人數達到9500人。

  去年12月14日,美國奧巴馬簽署與俄人權問題捆綁的制裁法案“馬格尼茨基法案”。法案規定,不得向與2009年俄律師馬格尼茨基之死有關的60名俄羅斯人發放美國入境簽證。作為回應,普京于12月28日簽署包含禁止美國公民收養俄羅斯兒童條款的《季馬雅科夫列夫法案》,該法案被稱為“反馬格尼茨基法案”。

  在此輪“針尖對麥芒”的回合中,美俄關係的惡化顯而易見。而此次萬人遊行則讓外界看到了以“反美”著稱的普京在俄羅斯地位的穩固。

  前幾次反對派集會動輒幾萬人,去年最後幾個月,反對派多次號召普通民眾走上大街示威,但是都由於缺乏響應而“流産”。此次遊行只有不到1萬人參與。分析指出,普京就任總統以來,工作開始慢慢得到俄羅斯民眾的認可,其支援率相對總統大選前有了明顯回升,而普通民眾對反對派集會的參與熱情和關注程度則大幅度降低。

  奧巴馬:第二任期的煩惱

  下周,奧巴馬將開始其第二任期,與俄羅斯的關係成為令他頭疼的問題之一。近日,《華盛頓郵報》網站以《惡化的美俄關係威脅奧巴馬的外交日程》為題發表文章,稱奧巴馬第一任期內“重啟”美俄關係的努力已經“失敗”,並表示,第二任期內,奧巴馬處於一個非常“不爽”的位置,因為他可能必須放低姿態“取悅”普京。

  就美俄關係而言,奧巴馬的第一任期留給自己的無疑是“負資産”。2010年,美俄就簽署一項新的裁減核武器條約達成共識,兩國同意削減大約1/3的核彈頭。這或許是奧巴馬在美俄關係中取得的最大進展。在那之後,形勢急轉直下。無論是2011年底的俄杜馬選舉還是2012年3月的俄總統選舉,俄羅斯都指責美國等西方國家或明或暗地支援俄反對派,對俄國內事務指手畫腳。去年1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公開警告稱,俄羅斯在前蘇聯國家推行經濟一體化是“再蘇聯化”,美國將予以阻止。俄總統普京隨即用“胡説八道”回應希拉裏的指責。去年底,美俄雙方互打“人權牌”,雙方關係更是降至冰點。

  當然,在這些紛擾背後,是美俄解不開的死結。一個是俄羅斯繼續我行我素,一個是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儘管美國否認反導系統針對俄羅斯,但俄羅斯認為美國把反導系統部署在自己家門,對俄戰略利益構成威脅。爭吵已持續多年,沒有人對問題的解決抱樂觀態度。

  美俄關係:僵而不破

  最近,俄羅斯四大艦隊正在地中海和黑海水域集結,為月底的軍演做準備。俄羅斯官方及媒體早在本月初就已經放出“風聲”,稱俄羅斯海軍將舉行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演習。

  分析指出,俄羅斯此次高調“秀肌肉”引發世界關注的原因有二:一是軍演展示了俄羅斯正努力實現近年來一直強調的海軍崛起;二是軍演與日益緊張的敘利亞局勢密切相關。

  俄美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角力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分析指出,美國試圖通過搞垮阿薩德政府削弱俄羅斯對敘利亞的影響,而俄羅斯則以拒絕外部干涉敘利亞和讓敘利亞人民自主決定國家命運為由,抵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敘利亞的干涉。敘利亞局勢動蕩已經近兩年,雙方依然沒有讓步的苗頭。短期內,這種角力必將繼續。

  新的任期,新的開始。2013年,奧巴馬將訪俄。這一消息流傳已久。不過,雙方均未宣佈具體日期。奧巴馬政府或許希望以此為契機,打破美俄僵局。畢竟,俄羅斯是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包括阿富汗撤軍、敘利亞局勢等問題上,美國都希望得到俄羅斯的合作,或者至少是不反對。

  正如專家所指出的,白宮不會把俄羅斯列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優先重點。即便雙方都努力,如今站在十字路口的美俄關係的前景也不過就是僵而不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