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問題解決應兼顧各方關切

時間:2013-02-27 13:52   來源:人民日報

  中、美、英、法、俄、德六國于26日開始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與伊朗就伊核問題展開新一輪對話。這是該對話中斷8個月以來六國與伊朗的重新接觸。儘管近期伊核問題“戰”與“和”的天平明顯向後者傾斜,但外交談判短期難有突破。

  本輪對話伊朗關心的焦點問題有兩個:一是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承認;二是美歐迅速解除對其實施的嚴厲能源和金融制裁。六國方面關切的是,如何儘快控制住伊鈾濃縮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包括凍結鈾濃縮設施的規模,終止20%高濃鈾的生産,並將多餘的高濃鈾運出伊朗。

  去年以來,伊朗遭受了西方史無前例的經濟、能源和金融制裁,導致伊石油出口大幅下降,石油收入銳減,人民生活受到明顯影響。民眾對為履行“和平利用核能”付出的高昂代價質疑增多。強大的國際壓力、嚴峻的經濟形勢以及伊國內求變的聲音增強了伊高層尋求核問題出路的緊迫感。伊朗今年1月宣稱,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簽署教法決議,禁止在伊開發核武器,顯示出伊願尋求和解的善意。但在本輪會談前,伊高調宣示在伊南部發現高質鈾礦,並稱已確定了16個待建核電廠的場址,明顯是在向外界展示其維護核利益的堅定意志。伊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在赴阿拉木圖前向媒體強調,伊將堅定堅持其不可剝奪的和平利用核能權利,不會接受任何超出國際條約義務的條件。

  奧巴馬連任增強了美國伊核政策的可預見性。避免戰爭,用制裁和談判雙軌戰略尋求外交突破,是美政策目標,也是奧巴馬個人政治遺産的潛在要素。雖然以色列制約因素仍十分突出,但奧巴馬政策自由度明顯增大。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以來,包括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在內的不少前美政要公開主張與伊直接對話尋求伊核問題的解決。在不久前的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美副總統拜登正式亮明瞭與伊直談的意願。這些情況顯示,美內部已開始尋求更加現實和實用主義的對伊政策。但美在實質問題上讓步空間有限。

  歐盟既要承擔因伊核問題對抗而帶來的消極安全影響,又要直面制裁給自身帶來的經濟損失,急於尋求出路。歐盟代表在26日對話會上表示,“不會為會談而會談”,意在壓美伊儘早出牌。但在核心問題上歐盟需聽命于美,缺乏外交主動性。中國和俄羅斯均主張在防擴散國際法框架內處理伊核問題。兩國在對話中既清晰表明瞭不接受伊擁核的立場,也制約了西方對伊一味用強,對避免事態失控發揮了重要影響,特別是中國,去年以來明顯加大了外交斡旋力度。但美伊是伊核問題的關鍵當事方,中俄作用難免受限。

  從目前各方釋放出的信號看,在鈾濃縮問題上關鍵當事方立場雖有差距,但仍存在妥協空間。而在解除制裁方面,美歐短期難有鬆動。由於本輪對話係長時間僵局後的恢復性接觸,要在核心問題上取得突破難度很大。如果維持對話勢頭,並就後續對話時間和地點達成某種安排,那也是有益的。

  伊核問題成因複雜,主要當事方矛盾根深蒂固、互信嚴重缺失,解決難度自不待言。但任其拖下去只會使問題更加積重難返。有關方面應該增強緊迫感,大膽提出兼顧對方感受和關切的所有妥協方案。(黎弘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秘書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