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亂局呈四大特點

時間:2012-12-13 13:49   來源:解放日報

  中東亂局,舉世矚目。略加梳理,可見四大特點。

  其一,地區動蕩此起彼伏。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葉門等阿拉伯四國轉型之後,它們的基本矛盾並未得到解決,特別是經濟滯後、廣大民眾生活水準普遍下降,眼下各國政府尚難拿出較為務實的經濟發展規劃,政府的權威與公信力大跌。許多地區民眾還被“革命情緒”籠罩,動輒上街遊行示威,弄得人心惶惶。近兩周來,埃及多地大規模遊行持續,一度演變成暴力衝突,造成數百人受傷。在約旦,由於政府宣佈調高家用燃氣和汽油價格,自上月13日開始,國內局勢出現動蕩。此外,巴以地區硝煙再起,以色列空襲加沙地區,並大兵壓境威懾哈馬斯,巴方也以火箭彈還擊,使得本已動蕩的中東局勢雪上加霜。

  其二,兩大熱點持續升溫。一方面,持續長達20余月的敘利亞危機迄今未見緩解,流血衝突不斷,爆炸事件時有發生。敘利亞國內經濟形勢每況愈下,物資供應緊張,物價飛漲。部分高官叛逃,一些官兵嘩變,直接影響軍隊的士氣和統治集團凝聚力。此外,敘國內外反對派正走向聯合,武裝力量也有較大發展,但在未獲得大規模外國軍援或直接軍事干預的情況下,仍難以扭轉國內戰局。此外,敘利亞問題的外溢效應日趨明顯,殃及黎巴嫩、土耳其等周邊鄰國。另一方面,西方正就伊核問題對德黑蘭拉緊“繩索”,逼其就範。它們通過安理會制裁決議,加大對伊制裁;美國多次出動航母橫行海灣,同伊朗軍艦對峙,並在國際上千方百計地孤立伊朗;以色列對伊朗喊打聲甚囂塵上。面對重重壓力,伊朗一面主動提出恢復六方會談,以緩解與西方的緊張關係;另一面積極備戰,加強陸海軍演,試射先進導彈;對內多管齊下,穩定經濟形勢。德黑蘭借不結盟國家峰會之際,有力回擊西方孤立伊朗圖謀,甚至連《紐約時報》都承認:“潘基文和另外120個國家參與不結盟運動會議,挫敗了美國和以色列孤立伊朗的努力。”

  其三,地區伊斯蘭政治勢力崛起。各國伊斯蘭力量以政黨面目出現,參與民主選舉。它們在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總統或議會選舉中勝出,在利比亞、蘇丹、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科威特的議會中贏得了眾多席位,在黎巴嫩間接掌控政局走向,使得中東地區出現伊斯蘭色彩增加、世俗主義及其生活方式受到衝擊的趨勢。在對外政策上,阿拉伯轉型四國獨立性增強,改變了舊政權一味親西方政策,並在大國間縱橫捭闔,“向東看”勢頭明顯。埃及總統穆爾西執政後,首先訪問沙特、中國,而非西方國家。

  其四,美國的“掌控”能力大不如前。地區局勢變化並未沿著美方設計的“民主”軌道發展,反而使得與西方存在結構性矛盾的伊斯蘭勢力崛起、甚至掌權,地區人民反美情緒高漲。9月,一部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的美國影片激怒了全球的穆斯林,有30多個國家的穆斯林上街遊行示威,以示抗議。憤怒的利比亞民眾襲擊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美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遇難身亡。這均充分顯示了美國中東政策的失當。華盛頓若不改變其中東政策,必將失利更多。(劉寶萊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前副會長、前駐中東大使)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