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緬甸,政治經濟風險都不小

時間:2013-01-24 14:09   來源:人民日報

一名碼頭工人在緬甸仰光港搬運貨物。人民視覺

  1月23日,原定於當天提交給緬甸總統吳登盛的中緬銅礦調查報告並沒有如期出爐。此前一週,調查委員會成員、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議員欽桑萊曾信誓旦旦:民盟領導人、萊比塘銅礦調查委員會主席昂山素季已經決定提前一週,也就是在23日向總統提交調查報告。

  萬寶礦産(緬甸)銅業有限公司行政經理董雲飛23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根據他獲得的消息,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可能會推遲到2月中旬提交。不過,中方仍然希望緬甸政府能給出客觀公正的結論。

  21日,由30名僧侶和人權活躍分子組成的“和平徒步行走團”從仰光市出發,計劃用兩個月時間步行近1300公里前往中緬邊境克欽邦城鎮拉雜,用實際行動呼喚和平。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緬甸國內政治、經濟問題叢生,歷史政治錯綜複雜,這增加了緬甸政府吸引外國投資的難度。

  對待外資須信守承諾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外國對緬甸的約400億美元投資中,絕大多數集中在能源、資源行業。據統計,截至2012年5月,緬甸已經批准的項目中,石油天然氣項目投資總額達134.75億美元,其次是電力行業項目,第三是礦産業,這三個産業的投資總額在總投資中的比重高達93.08%。

  分析人士表示,由於這些項目多數在緬甸實施政治和經濟改革前由外國企業同緬甸軍政府簽署,很多資源類項目因為運作不透明、拆遷補償不公遭到民間的質疑和抗議。2011年9月,緬甸政府以環保為由突然叫停中國投資30多億美元建設的中緬合資密松水電站;2012年1月,緬甸政府再次以環保為由,叫停了泰國意泰公司計劃在土瓦修建的一座大型火電站;2012年11月,緬甸發生針對中國公司在實皆省蒙育瓦投資的萊比塘銅礦的大規模抗議,抗議者以環境污染、補償不公為由要求關閉該項目。

  針對緬甸接連撕毀同外國企業簽訂商業協議的行為,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表示:“政府在實施大型工程前需要透明。然而,如果我們單方面撕毀同外國公司簽署的正在進行的工程合約,我們將會丟掉國際信譽。如果緬甸想要成為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那麼它必須信守承諾。”緬甸國防部長威倫中將在緬甸議會舉行聽證時表態,如果緬甸隨意撕毀協議將會導致外資對緬甸望而卻步。

  由於緬甸國內政治格局正發生劇烈變化,此前簽署的不少商業協議遭到衝擊,令緬甸投資環境的確定性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對此,吳登盛宣佈,緬甸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擴大其能源部門的透明度。政府將會公開從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礦中獲得的收益,同時,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也需要向社會公佈其向政府繳納的所有稅收。

  政治經濟都存不確定性

  本報記者在赴緬甸採訪時,明顯感受到緬甸地價和租金價格暴漲不僅增加了企業投資的成本,而且嚴重影響了外國投資者。仰光主要賓館標準間的房費已經從兩年前緬甸開放之初的每晚70美元飆升到目前的250美元甚至更高。在仰光,記者經常會聽到“房租又上漲了”的抱怨聲。一名中國公司主管告訴記者,該公司在茵雅湖畔租的一處辦公室租金從去年的每月5500美元,漲到了現在的每月15000美元,上漲幅度令人咋舌。

  亞洲開發銀行助理首席經濟學家帕克曾表示,緬甸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風險中,首當其衝的是經濟改革和經濟自由化帶來的不確定性。緬甸目前正在致力於市場化改革,但政府如果對於改革的節奏和力度把控不好,在控制通脹、保持匯率和資本流入穩定以及信貸合理增長方面出現失誤,將導致經濟出現動蕩。

  儘管《外國投資法》已經出臺,但緬甸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相關法律仍然十分欠缺,而且由於軍政府時期許多法律的模糊性,不少投資者認為在緬甸投資仍然面臨許多不可控的風險。美國《華爾街日報》不久前的一篇報道説,儘管緬甸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明星,然而一些投資者仍然認為緬甸的政治經濟風險太大,並擔心資産價格已被哄抬至不合理的水準。

  此外,吳登盛領導的新政府能否完全控制緬甸政局、引導緬甸深化改革也受到不少質疑,最近發生的克欽衝突再次暴露了緬甸政府對於軍方的控制力十分有限。有分析人士認為,軍人集團依然在緬甸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於軍隊在緬甸改革過程中的利益受到擠壓,包括國防預算被削減、軍隊控制的“經控公司”受到挑戰、民間力量頻頻向軍方叫板等,一旦引發保守派的軍方強力反彈,將給緬甸改革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

  泰國清邁大學地區社會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緬甸問題學者差言維達那普蒂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迄今為止,外國投資者在緬甸多數都是看得多、做得少,因為緬甸投資環境仍然面臨太多不確定性。對於正在實施的改革,緬甸政府需要把握好開放節奏、控制好進程,外界也要對緬甸的改革給予耐心和時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