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新政權對韓外交首戰失利

時間:2013-01-06 14:02   來源:人民網

  在剛剛結束的大選中,日本自民黨力批民主黨政權三年的外交是“敗北外交”,指出其已經失去了外交的“交涉力”。大選後捲土重來的自民黨安倍晉三政權也立即在外交上謀盤策局,積極採取行動。這其中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派遣日本自民黨議員、前財務相額賀福志郎作為首相安倍晉三的特使出訪韓國。這可以看作是安倍政權對韓外交的第一戰。

  應該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這一戰非常重視。

  首先,安倍親自確定特使人選。作為首相特使的額賀福志郎是安倍晉三的“老搭檔”,在2007年的安倍內閣裏擔任過財務大臣。同時,額賀福志郎具有濃厚的軍方色彩,擔任過防衛廳長官,在處理朝核問題上經驗豐富。此外,68歲的額賀福志郎還是日韓議員聯盟的副會長,是一個“知韓派”人物。

  其次,安倍在操作上下了功夫。不僅僅讓額賀福志郎去談,還讓他帶去親筆信。2012年8月日韓之間因為領土爭端問題關係緊張時,韓國總統李明博曾經拒絕接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的親筆信。此次安倍希望通過“接信”這一方式,凸現出與野田政權的不同。

  再次,安倍重視到耳提面命的程度。1月1日,安倍特意把額賀福志郎叫到東京私宅,面授機宜。以致1月4日額賀福志郎出訪前在東京羽田機場告訴媒體,“我將傳達日韓關係是實現東亞穩定最重要的關係這一首相的想法”。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日本自民黨政權在對外政策的表述上,都是説“日美關係是日本對外關係中的基軸,日中關係是日本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現在,安倍晉三通過特使傳遞訊息,稱“日韓關係是實現東亞穩定最重要的關係”,一方面是想提升日韓關係,另一方面也是發出訊息,表明日中關係不再是“日本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

  那麼,安倍政權對韓外交首戰的結果如何呢?從表面上,韓國新任女總統樸槿惠與額賀福志郎特使會見了大約30分鐘,收下了安倍晉三的親筆信,雙方一致同意為改善兩國關係作出努力。但是,據日本外務省消息人士透露,這一戰打得並不漂亮,甚至可以説是“失利”的。

  “失利”的表現之一,是在雙邊關係的定位上。安倍晉三把日韓關係定位為“日本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韓國新任總統樸槿惠則把韓日關係定位為“重要的鄰國關係”。安倍晉三試圖拿朝鮮説事,打造日美韓“北約版”,根本就沒有得到樸槿惠的呼應。安倍晉三希望在2月22日參加樸槿惠總統就任儀式的事情,也沒有敲定下來。

  “失利”的表現之二,是沒有能夠繞過“歷史認識”問題的障礙。在會見額賀福志郎特使的時候,樸槿惠明確表示,“希望在直面歷史的前提下,構築融合與合作的韓日關係”。顯然,樸槿惠對否認歷史上慰安婦問題的安倍晉三抱有強烈的警惕感,有著一種深深的不信任,採取的是十分慎重的態度。也就是説,“歷史認識”問題不解決,日韓關係就不可能徹底改變。

  “失利”表現之三,是韓國在額賀福志郎特使到訪的前一天——1月3日,決定不向日本引渡在東京靖國神社放火的中國男性劉強。日本認為此舉徹底破壞了額賀福志郎特使訪韓的氣氛,更違背了《日韓引渡條約》的相關規定。更讓日本無法忍受的是,韓國高院在判決書中指出,“中國男子行為係為政治大義所為”。正在三重縣參拜伊勢神宮的安倍晉三氣急敗壞地表示“遺憾”和“強烈抗議”。

  路漫漫其修遠兮。此時此刻,日本應該認識到,破壞鄰國關係,易;修復鄰國關係,難!這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鄰國的國民感情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正如樸槿惠智庫一位人士説的那樣:“韓國新政權只能在尊重國民感情的前提下,修復失去信賴的韓日關係。”(蔣豐 作者係《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