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相防相“難産”看“安倍丸”走向

時間:2012-12-27 10:23   來源:人民網

  12月26日,對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説,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10天前——12月16日,作為自民黨總裁的安倍晉三率領自民黨在第46屆眾議院大選中贏得294個席位,遠遠超過480個席位的半數以上,從執政3年3個月的民主黨手中“雪恥”奪回政權。12月16日,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完成組閣,“安倍丸”正式啟航了。

  2006年9月,安倍晉三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的時候,其內閣曾被稱為“朋友內閣”。他看起來很講哥們義氣,把自己在政壇的老友都招進來擔任閣僚,為此遭到輿論的強烈批評。因此,這次安倍晉三再次組閣的時候,坊間出現不少擔憂。結果,安倍晉三還算是汲取教訓,沒有重走老路,但外相、防相的“難産”又引人注目。

  在日本內閣裏面,外相和防相是十分重要的閣僚職位。日本政壇甚至有這樣的説法,“做過外相的人,就可以擔任首相。”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經在中曾根康弘內閣擔任外相,最後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沒有熬到首相的位子就病逝了。現任日本眾人黨黨首渡邊喜美的父親渡邊美智雄當年也曾任宮澤喜一內閣的外相,到有望出任首相的時候,卻身患癌症病故了。而防相一職,伴隨著日本走向軍事大國的道路,也越來越凸現出重要。

  大選結束的10天來,安倍晉三為組閣一事煞費苦心,18個閣僚中的16個位子陸續有人就坐,只有外相和防相是“千呼萬喚不出來”,直到12月26日下午才在媒體披露——外相岸田文雄、防相小野寺五典。

  大選期間,安倍晉三力批民主黨政權三年來的外交是“敗北外交”,指出民主黨在外交上已經沒有“交涉力”了,他上臺以後要立即從事“修復外交”。這樣,外相的人選自然直接關係到“修復外交”是否成功的問題。

  有消息報道,安倍晉三最初有意讓自民黨副總裁、前外相高村正彥出任外相。此人參與過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兩國關係4個政治文件中2個文件的起草工作,至今仍然擔任超黨派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在中國高層有豐富的人脈。但是,高村正彥以“高齡”為理由推辭了。其後,小泉純一郎內閣期間的女外相川口順子浮出水面,她曾經在與中國交涉東海問題時,提出東海應該成為日中兩國的“友誼之海,合作之海”,被稱為是“知華派”。但是,她在自民黨內基盤甚弱,派閥大佬們不肯讓她“二進宮”。接下來,石原慎太郎的兒子、前自民黨幹事長石原伸晃的名字也一度出現在外相候選人名單上。但是,選擇石原,似乎就與選擇和中國對抗畫上了等號,安倍晉三還是沒有同意。最後,爆出冷門,名聲不響的岸田文雄出任外相。

  55歲的岸田文雄此前曾在安倍晉三內閣和福田康夫內閣中擔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其中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負責調整中央政府與沖繩縣政府的關係,處理那裏的美軍基地問題,可以説是一個美軍“軍事基地通”。在安倍晉三看來,民主黨執政的3年多期間,日美關係受害最大,而民主黨政權第一任首相鳩山由紀夫就是從改變沖繩普天間美軍基地機場搬遷問題讓美國惱怒的。所以,安倍晉三把自己“修復外交”的第一站放在美國,不僅表示上任後首訪國家將是美國,還決定起用“軍事基地通”擔任外相。由此可以看出,“安倍丸”今後的外交走向將是把對美外交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同時,也需要指出,安倍晉三已經決定派出前首相森喜朗、前防衛廳長官額賀福志郎、前外相高村正彥作為政府特使分別出訪俄羅斯、韓國、中國,就前政權失敗的“領土外交”問題與這些國家進行交涉,努力修復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安倍晉三將自己的內閣定位為“危機突破內閣”,突破“外交危機”將是他重要的工作之一。

  “軍頭”防相的人選,應該與日本目前和鄰國的領土糾紛直接牽連。最初,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曾成為防相的首選,他不僅有過擔任防相的經驗,同時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軍迷”,對任何武器都能夠説出一二三來。但是,由於他力倡將自衛隊改為“國防軍”,他若出任防相,勢必引起中韓等國的高度警惕,無益緩解日本與中韓的關係,所以被排除在外。之後,自民黨內又出現了推舉眾議員中谷元就任的呼聲。此人畢業于防衛大學,曾在陸上自衛隊供職,後任自民黨國防部會長、44歲時被首相小泉純一郎提拔為日本最年輕的防衛廳長官,可以説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標準式國防人物。但是,一個單純的軍人已經不適合擔任日本的防相了。

  後來,上一屆安倍晉三內閣的副外相岩屋毅被提到防相候選人名單裏面。在日本,外務省和防衛省的高官經常是相互交流的。岩屋毅在森喜朗內閣期間就曾擔任過防衛廳長官政務官。但是,這次岩屋毅運氣不好,最後是被小野寺五典代替了。

  説起來有意思,小野寺五典因為是在1960年5月5日清晨5點鐘出生的,他老爸一高興,就給兒子起名為“五典”。他畢業于水産大學出身,當過地方公務員。2005年起,他歷任小泉內閣外相政務官,安倍、福田內閣副外相等職。顯然,安倍晉三選擇他擔任防相,是把防衛省當作“第二個外務省”了。

  由此可見,安倍政權外相和防相的“難産”,不僅預示著“安倍丸”希望未來在外交和軍事上“兩手都要硬”,更彰顯出“安倍丸”希望能從這兩個方面改善與美國和周邊鄰國的關係。當然,如果“安倍丸”航向正確,能夠調整好外交、軍事的話,日本的政壇也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反之,如果將其搞成“軍事外交”的話,“安倍丸”將再次遭遇翻船的局面。(蔣豐 作者係《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