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拉攏東盟:以困局“脫困” 借熱點“散熱”

時間:2012-12-25 13:46   來源:人民網

  12月20至21日,在新德里舉行的東盟-印度峰會上,印度與東盟10國決定,將雙方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並在“東盟-印度展望宣言2020”中提到,加強海洋安全領域的防務合作。雖然有印度媒體稱“峰會上沒有人提起那個帶C的單詞(暗指China)”,但是,印度始終沒有降低對涉中國話題的關注度,他們正用行動表明自己的濃厚興趣。從揚言出動海軍赴南海保護印度“國家海洋利益”到宣稱將與俄羅斯簽訂鉅額軍購合同,所有這一切都是印度為該次峰會奏響的背景音樂。究其原因,印度正在積極發展與東盟關係的同時,執行以困局“脫困”,借熱點“散熱”的策略。

  所謂以困局“脫困”,緣于印度一直以來在亞洲地緣政治上的高度敏感。近年來,印度媒體熱炒所謂“珍珠鏈戰略”,將中國與周邊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柬埔寨以及泰國等國家合作的有關港口或機場項目進行曲意描述,把純商業領域的合作描繪成中國軍力向印度洋擴展。基於此種判斷,印度方面還假設中國海上力量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場景,臆造出了印度面臨的“霍爾木茲困境”。幾年來,印度除了不斷加強自身在印度洋的戰略部署之外,還重點發展同東盟國家的海洋與安全合作,企圖以製造中國的“馬六甲困局”來擺脫自身的所謂“霍爾木茲困局”。

  所謂借熱點“散熱”,緣于印度在南海問題上看似矛盾的態度。一方面,印度在南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此次峰會上拒絕越南、菲律賓有關南海問題的“求助”。儘量撇清與涉及南海主權問題的關係,試圖換取中國在克什米爾和查謨爭端上的更加“超然”;另一方面,印度在南海“醉翁之意也在酒”,峰會前後,印度有關方面大談特談與越南的石油合作及與菲律賓在南海航行安全方面的合作,大有介入南海爭端之勢。印度此舉除了“保護”石油及安全利益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要保持南海問題的“熱點化”,將中國有關領土爭端的注意力持續地吸引在南海區域,借此不聲不響地在與中國爭議的藏南地區“做長遠打算”,企圖在未來該問題解決時佔到“大便宜”。(王曉鵬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問題專業研究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