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改革因外資而糾結

時間:2012-09-25 10:46   來源:人民日報

  9月20日,印度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反對印度政府的經濟改革措施。圖為警察竭力讓逼停火車的抗議者離開鐵軌。新華社發

  印度新一輪經濟改革正陷入兩難之中:一方面,如果擔心外資衝擊本土行業,改革放不開手腳,那麼振興經濟舉措必將乏力;另一方面,如果大膽引進外資,短期內勢必衝擊部分民眾利益,可能導致改革無法推進。

  自印度中央政府9月中旬宣佈新一輪經濟改革措施以來,反對黨派和相關利益團體的抗議聲此起彼伏。繼上週全國大罷工運動後,中央邦首府博帕爾等城市9月24日再次出現示威人群,直接影響當地民眾的正常生活和出行,也為執政聯盟政府再度敲響警鐘。

  開放零售和電力等行業

  抗議示威的矛頭直指印度政府即將推行的一系列新措施。

  14日,印度總理辛格領導的內閣經濟委員會批准了旨在提振國內經濟的所有改革計劃,其主要措施包括允許進一步開放該國零售、民用航空、電力及廣播電視等行業,將其國內多個品牌零售企業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調高至51%,民航和電力企業外資比重上限提至49%,廣播電視和相關傳媒機構外資比重上限增至74%。

  印度政府同時宣佈減少燃料補貼,提高柴油和液化天然氣價格。此外,政府還決定,公開向私人資本出售包括印度斯坦銅業公司、國家鋁業公司、礦産和金屬交易公司以及印度石油公司等4家大型國有企業股份,以彌補日益攀升的政府財政赤字。

  有媒體稱,上述舉措是印度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執政政府自2009年開始第二任期以來“邁出最重要、最大的一步”。事實上,此舉更能令人想起,上世紀90年代初,被譽為“印度經濟改革之父”的辛格正是大力推行經濟市場化改革,實現印度經濟快速崛起,從而成長為世界經濟不可小覷的重要角色。

  反對黨和商販聯合抗議

  由於改革觸及多方利益,特別是零售業開放可能導致西方零售業巨頭大舉進入印度市場,直接衝擊遍佈印度各地的小商鋪,影響上億小商販的生計,因此遭到包括印度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和左翼政黨及小商販聯合組織等機構的大規模抗議,並在當地時間20日發起全國大罷工運動,大罷工有5000萬商戶參加,經濟損失總額高達22.5億美元。

  記者24日採訪了新德里經營一家雜貨店的老闆拉維爾。他告訴記者:“政府開放零售業必定會影響我們這樣的小商鋪,非常擔心大型連鎖超市進來後,會有很多小商鋪被迫關門。”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秘書長普拉文認為,政府在沒有採取任何切實保護中小商人措施的情況下重新開放零售市場,此舉將嚴重損害中小商人利益。

  去年11月,印度政府曾宣佈開放零售業市場的決議,遭到反對黨強烈抗議,議會也被迫休會。此後,辛格曾多次嘗試重新推行零售業開放政策,但都因為擔心小商鋪業主反應太大,危及選票和執政穩定,而將有關政策束之高閣。但這一次,不僅反對黨持續施壓,執政聯盟內部的“草根國大黨”也開始發難,旗下19名議員已宣佈退出聯合政府,這將使執政聯盟在議會可能成為少數派。

  政府萌生放手一搏決心

  當前,由於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歐美經濟復蘇緩慢,印度經濟發展外部環境受到負面影響。同時印度國內經濟減速明顯,貨幣貶值,股市下跌,導致該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據印度報業托拉斯24日報道,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當天已將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速預期從6.5%下調至5.5%,而此前,標準普爾和惠譽兩大評級機構曾相繼將印度主權債務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為投資級的最低評級“BBB-”,印度也由此成為金磚國家中第一個失去投資級評級的國家。9月初,印度計劃委員會還將該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2012至2017年)的平均經濟增速從原來的9%降至8%。

  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國內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使得印度執政聯盟政府壓力倍增,也促使辛格萌生“放手一搏”的決心。辛格21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稱,印度正處於一個轉捩點,若採取適當的改革措施,就會扭轉當前不利局面,也能讓眾多國內外投資者重拾信心。他強調,政府將實施的經濟改革,其目的是為了儘快恢復快速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給大量年輕人帶來工作機會,併為教育、醫療、農村發展等提供更多資金支援。   

  儘管反對聲音不斷,但印度經濟學界和企業界普遍對新措施持樂觀態度。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新一輪改革能夠將當前舉步維艱的印度經濟推向正軌,對其長遠發展具有關鍵意義。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庫馬爾對記者説,中小商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去考慮國家經濟産業結構的大局,譬如説零售業的進一步開放,對印度國內的零售商以及來印投資的外國企業都是有利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