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保障公民權益 各國依法監管 網際網路面面觀

時間:2012-12-20 10:11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人們發現,網路虛擬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延續,並且對現實生活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其實,網際網路並非虛擬空間,因為網民是活生生的人。

  如何讓網際網路造福於人類,保障資訊安全?如何防範和減少網路犯罪,保護網民的正當權益?有規矩才有方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出臺並不斷完善網際網路管理法規。

  “亞洲記者”網站12月19日報道,根據柬埔寨政府通過的一項法令,柬埔寨的每一家網吧都必須安裝監視攝像頭,每一家電話商店都必須對使用該電話服務的用戶進行註冊。

  據柬埔寨當地媒體報道,今年11月16日,柬埔寨郵政通信部部長索昆發佈了一份法令,要求柬埔寨學校周邊500米範圍以內的網吧必須關閉。根據該法令,網吧內不允許線上賭博,不允許瀏覽色情、販賣毒品、威脅“傳統”或國家安全的網站。

  實際上,在以“言論自由”著稱的美國,社會上同樣存在著實行網路實名制的呼籲。如今,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網站要求網友先註冊,然後才能留言。2010年,遊戲網站“暴雪”還要求用戶使用真實姓名在論壇上發言。

  就在幾年前,美國密蘇裏州婦女洛瑞德魯的女兒與13歲的小女孩梅甘邁爾發生爭吵,為了給女兒出一口惡氣,德魯用化名在社交網站上對梅甘邁爾惡言相向,一些不明內情的網友也對邁爾發動網上言語攻擊,最終導致不堪壓力的邁爾上吊自盡,洛瑞德魯也在2007年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看似平常的網上匿名發言,竟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慘痛後果,引起許多人反思。

  “人不可能從來不説錯話。每當使用真實姓名發言時,我都會讓手指在鍵盤上停頓一下,其實人們在現實世界中進行溝通時常常這樣。當人們寄信時,甚至大多數人在發送電子郵件時,都會不經意地停頓一下。如果不用真實身份發言,現實世界中的禮貌、理性可能就會缺失。”美國部落格網站Kotaku的編輯盧克普朗克特認為,在網上無論發帖還是評論,使用真實身份對人對己都有諸多好處,其中之一是讓自己闡述的事實更為可信。

  除了社會上的呼聲,美國政府也在考慮推動“網路身份證”計劃。2011年初,奧巴馬政府提出了建立數位身份認證系統的設想,使今後美國網民收發電子郵件、登錄社交網站和進行網路購物等活動時,可以不必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減少網路犯罪的發生,提高人們上網的安全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