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指責有損網路安全合作

時間:2012-11-16 13:20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一直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全球網路安全領域的交流合作,美國無端指責中國,無助於中美在網路安全領域的互信和合作。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11月14日發表年度報告稱,中國已成為網路世界最具威脅性的國家,美國政府應深入評估中國的“網路間諜”活動,考慮對從中漁利的中國企業加大處罰力度。令人遺憾的是,這已不是該委員會首次發表此類極不負責任的報告,其謬論怪調不僅暴露出技術上的無知,而且不利於中美兩國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

  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駭客攻擊,已制定有關法律明確禁止。近年來,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中國也成為各類駭客攻擊、網路病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主要受害國。近年來,中國遭受來自境外的各種駭客攻擊一直呈急劇上升趨勢。中國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抽樣監測顯示,2011年有4.7萬個境外IP地址作為木馬或僵屍網路控制伺服器,參與控制了我國境內近890萬台主機,嚴重危害了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正常生産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資料顯示,在中國網路受到的境外攻擊中,恰恰是來自美國等國的惡意IP地址對我國的威脅最為嚴重。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調查發現,2011年,來自美國的9528個IP控制了我國境內近885萬台主機,3328個美國IP控制了我國境內3437個網站。此外,倣冒我國境內銀行網站站點的IP有72.1%來自美國。

  儘管這些數據從技術角度顯示了中國遭受美國網路攻擊的情況,但中國相關方面從未對攻擊源作出任何簡單臆斷和指責,這與美國方面的態度可謂雲泥之別。中國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網際網路的開放性決定了駭客攻擊無國界,不能因為看到攻擊源的IP地址在美國,就認定美國駭客發動了攻擊,這樣的説法顯然不夠專業。

  作為網際網路大國,中國一直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全球網路安全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制定相關規則,以構建和平、安全、合作、開放的國際網路空間。2011年,中國與俄羅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向聯合國提交了“資訊安全國際行為準則”草案,是該領域第一份較全面、系統的規則性文件。在打擊網路犯罪方面,中國也一直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遺憾的是,美國一直對防止網路戰和制定相關國際規則的倡議持消極態度,並大力發展網路攻擊能力。最近還出臺了“進攻性網路防禦戰略”,這無疑是“先發制人”戰略在網路領域的翻版,是網際網路管理雙重標準的體現。

  在經濟全球化、資訊化時代,網際網路已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資訊安全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反制駭客離不開國際合作。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誤導性報告,無助於中美在網路安全領域的互信和合作。污衊指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對話合作才是應對網路安全等各種全球性挑戰的唯一正確途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