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國家對美國介入亞洲持不同看法

時間:2012-07-13 10:28   來源:人民日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近日對中國周邊國家展開了一系列外交攻勢,馬不停蹄地訪問了日本、蒙古國、越南和寮國,並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和系列外長會。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拉裏克林頓此次亞洲行很大一部分是“針對中國”的,美國“要同中國爭奪在亞洲的影響力”。美聯社11日的報道稱,希拉裏克林頓此行的目的是加強美國在全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的地位,同時遏制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擴展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影響力。

  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並非“花架子”

  希拉裏克林頓12日表示,對美國的外交政策而言,加強與亞洲國家的聯繫是首要方向,與東盟密切合作是中心支柱。她還在當天的會議上再次以“通航自由”、“海洋資源的合法開採”等問題挑起南海話題,稱本地區國家應制定針對南海航運業、漁業等的“行為準則”,以“避免出現混亂導致衝突”。

  希拉裏克林頓11日對寮國進行了4個多小時的簡短訪問,成為57年來第一位訪問該國的美國國務卿。訪問期間,希拉裏克林頓一面以環境保護為由,要寮國暫停在湄公河干流建設合同金額35億美元的水電站。另一方面著力修復美老關係,宣佈雙方“將解決悲慘歷史的遺留問題,並探索未來成為夥伴的合作方式,重建美老關係。”美國在1964到1973年越南戰爭期間向寮國投擲了200多萬噸炸彈。

  美聯社評論説,希拉裏克林頓此訪意在衡量這個冷戰時的死敵能否成為美國在亞洲確立影響力的新堡壘。《華爾街日報》的評論稱,希拉裏克林頓的訪問讓這個弱小的內陸國家忽然變得更為重要。

  此前,希拉裏克林頓已先後對日本、蒙古國、越南進行了訪問。9日,她在蒙古國訪問時表示,儘管美國增加亞太軍事存在引來了更多的關注,但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是“支援民主和人權”。10日,希拉裏克林頓在訪問越南時,再次強調民主和人權問題,對越南的人權狀況“委婉地”提出批評。她多次提及民主、人權問題,被此間媒體解讀為是在“影射中國”。

  陳剛認為,希拉裏克林頓亞洲之行是美國實施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體現。今年正值美國大選年,奧巴馬政府面臨連任壓力,因此國務卿的亞洲之行可以被看做是一種姿態,向美國國內選民表明,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並非只是一個華而不實的“花架子”。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