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強音

時間:2012-10-15 10:33   來源:人民日報

  一種文學作品,越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就越是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弦的共鳴力。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

  瑞典文學院的授獎評語,用了專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相融合”。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莫言的作品展現了將獨特性與世界性相結合而産生的文學魅力。

  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總是體現著獨特性與世界性的深刻辯證關係。莫言作品於世界而言的獨特性就是其濃郁的中國特色。莫言寫作的根在中國,在中國的歷史與現實。莫言作品的獨特性,又令人欣慰地為世界所理解。事實上,優秀的作品所體現的精神追求,堪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從文學中獲取發展與進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漢學家羅多弼在談到中西文化的差異時説:“我們都是人,歸根結底,我們具有同樣的需求、同樣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每種文化也都有它的獨特性。但是我相信獨特性還是以普遍性為基礎的,甚至可以説,獨特性是普遍性的具體體現。”莫言自己説,他的小説“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種族、族群的局限”。莫言的獲獎表明,一種文學作品,越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就越是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弦的共鳴力。一部文學作品,越是植根于中國人民生活和民族傳統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夠具有世界影響力。只有那些貼近中國實際、貼近中國民眾生活的作品,才能永遠站立在世界文學的舞臺之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迅猛發展。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世界範圍內出現了重新認識、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隨著大量中國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外,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互動與交叉影響。中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顯然只是個時間問題。《瑞典日報》刊登莫言的照片時,特意加了《中國之聲》這樣的標題,認為莫言的獲獎標誌著中國、亞洲的文化和經濟地位在全球不斷上升。澳大利亞外長卡爾稱,“對中國人來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如同將宇航員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中國崛起的一個重大象徵”。一些媒體還把此次新聞與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聯繫起來,認為這也是中國全球軟實力戰略的成功。

  國家的繁榮與精神産品的影響力成正比,中國文學已經傳遞出邁向世界的強大足音。來自世界的正向回應讓人們看到,不斷涌現的彪炳時代的中國精神産品,能夠不斷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