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不能只靠興奮劑

時間:2012-09-14 10: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6日結束的歐洲央行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佈啟動“無限量沖銷式購債計劃(OMT)”。在新的購債框架下,歐洲央行將給歐元區各成員國政府提供繼續推行改革的激勵,但這要以各政府能夠達到其改革計劃目標為前提。一方面,央行要求西班牙等重債國推行債權國家要求的嚴格的財政縮減以及改革計劃;另一方面,央行又適時伸出橄欖枝,幫助相關國家壓低舉債成本。這一購債計劃的現實意義,在於為那些掙扎的重債國政府爭取到了更多時間,來制定較長期的危機應對措施。

  雖然這一購債計劃為市場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但從根本上講,這並不是一個能徹底解決危機的方法。很明顯,不管是買債,還是降息,都只是繼續用濫發貨幣的伎倆,以緩一時之急,“借新債還舊債”的特徵明顯,或許短時間內可以讓義大利或西班牙避免爆發全面危機,但並沒有起到修復金融環境的作用。這一附帶了嚴格條件的購債計劃要付諸實施還面臨一些變數。考慮到歐洲央行堅持要求,在購買國債前受援國需同意嚴苛的條件,可能令歐洲央行新購債計劃對減輕歐元區壓力的效果打折扣。另外,由於歐洲央行不能對受救助的國家進行有效制約,所以救助的效果可能最終還要看各國政府是否能採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來化解危機。

  9月12日,德國憲法法院裁決歐元區永久性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合法,讓全世界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了下來。作為歐元區永久救助機制,ESM原定於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向融資困難的歐元區高負債成員國和銀行提供資金支援,目前規定該機制借貸能力為5000億歐元。據歐盟規定,啟動ESM需經佔ESM出資份額90%以上的成員國批准。作為歐元區頭號經濟體和ESM出資大戶,德國“首肯”是ESM生效的關鍵因素。德國憲法法院的裁決將為德國政府積極參與應對歐債危機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歐元區第一大成員國在歐債危機應對進程中發揮作用産生長遠影響,也會對其他國家批准ESM産生積極的示範和推動效應。

  9月12日如期舉行的荷蘭大選,結果要晚些時候公佈,同樣也是影響歐債危機的重大事件。一直以來,荷蘭在歐洲事務中都扮演著德國的忠實盟友的角色。在德國祭出以財政緊縮為核心的歐債危機化解路線圖之後,該國也一直亦步亦趨。然而,今年4月,該國極右翼政黨自民黨卻因為在歐債解救議題上持有異議而宣佈退出聯合政府,使得該國被迫提前大選。儘管與南歐高負債國家相比,荷蘭面臨的財政緊縮壓力尚不是太大,但是大選的結果仍會反映出該國民眾對於當前各項歐債危機解救措施的支撐狀況,以及其對進一步財政緊縮措施的忍耐限度。各界普遍預期,荷蘭新政府可能要在三個月後才能産生,甚至還可能陷入與其鄰國比利時此前狀況相似的長期性政治僵局,一旦如此,歐元區的政治和經濟局勢必又將是亂上添亂。

  歐債危機緩解之路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經歷了兩年多的痛苦掙扎,歐債危機風險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態勢。外界對歐元區債務國的各種施救,不僅沒有解決問題,而且逐步給歐債危機的週邊國家帶來政治和經濟麻煩。而債務國民眾對於持續的緊縮,忍耐已經接近了極限,示威遊行不斷。債務危機的演變已成了影響歐洲各國政治演變的主導因素,而政治演變和政治危機對債務危機影響也不容小覷。(石建勳 特約評論員,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