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助力歐洲央行為歐債紓困(國際視點)

時間:2012-09-10 10:20   來源:人民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9月9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表示,IMF支援歐洲央行重啟購買歐元區成員國國債計劃,並稱IMF將在其中起設計和監管作用。同時,她認為西班牙和義大利已為恢復其財政狀況作出足夠努力。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6日公佈重啟購債計劃,並表示歐洲央行將尋求IMF的參與,按照各成員國不同情況設置條件,並監督上述計劃的實施。

  歐洲央行新購債計劃出爐後受到市場熱捧,全球主要股市出現上漲。不過,包括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內的反對者認為,購買國債並非歐債危機的解決之道。還有質疑者指出,歐洲央行購買國債的做法實際上是將成員國的債務風險擴大化,如果其未來償債能力出現問題,債務將由整個歐元區的納稅人來“埋單”。

  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IMF一直持積極態度參與救助歐元區重債國:與歐盟聯合成立歐洲金融穩定基金,並向希臘和愛爾蘭等提供了歐元援助;與歐洲央行、歐盟委員會組成“三駕馬車”,一方面承諾對希臘等債務國實施救助,一方面定期派工作人員參與對這些債務國的評估。

  由於民眾對歐盟領導人在決策和政策實施上缺乏信任感,加之,歐盟自身處理重大金融危機事件經驗不足,歐盟越來越希望通過IMF實施救援。這樣不僅資金安全可以得到保障,更因為IMF的貸款是附帶條件的,可以迫使受援國實施財政緊縮方案,更緊密地監督改革計劃。

  此外,歐債危機對歐洲國家政治局勢和政治力量對比的影響逐漸顯現。本月12日即將舉行荷蘭大選,選情也很大程度受歐債危機左右。作為歐元區核心國,荷蘭眼下經濟形勢並不樂觀。荷蘭的經濟發展陷於停滯,國內失業率有所升高。按照歐盟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1年荷蘭的財政赤字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7%。這一數字不僅超出歐盟規定的3%這一上限,也超過部分困難國家的水準(義大利3.9%,葡萄牙4.2%)。

  正是因為執政聯盟內部在削減預算方面未達成一致,今年4月份荷蘭的政治“風車”突然停轉,首相呂特率全體內閣成員辭職,以致提前舉行大選。目前,荷蘭的左翼社會黨抨擊現任看守內閣首相呂特領導的中右翼政府的緊縮政策,説這只會削弱荷蘭經濟,還可能瓦解歐元。這次選舉跟希臘大選如出一轍,被媒體稱為“緊縮與反緊縮”之爭。

  歐債危機的實質還是政治危機,解決債務危機的手段受諸政治因素影響。

  點評

  高海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歐元區目前面臨資金流出的風險。在將資金留在區內的政策選項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新購債計劃能否順利實施是關鍵,IMF對計劃的支援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緩解資金外流,降低西班牙等重債國融資成本,併為歐元區銀行業整合爭取時間。這是向市場發出的積極信號,即存在IMF與歐洲央行聯合行動的可能性,IMF的參與將擴大救助能力,這對新購債計劃下一步實施提供了強有力支援。

  當然,IMF的參與並不意味著重債國可以得到免費的午餐。歐洲央行新購債計劃將有附加條款,這既符合IMF提供救助時的一貫立場,保證救助資金的有效使用,也會增強新購債計劃本身的實效。新購債計劃是一種非常規政策,意味著歐洲央行承擔最後貸款人的角色,而這一職能的實施需要財政支援。借新購債計劃實施之機,通過附加包括整肅財政紀律、實行結構調整等條款,有助於歐元區統一財政建設,也符合歐元區核心國家德國的訴求。

  IMF參與危機救助是其職能所在。但根據規則,只有受援國提出申請,IMF才考慮是否救助。因此,IMF最終是否參與,要看歐洲央行或重債國是否提出救助申請。至於IMF以何種程度和方式參與,還要等新購債計劃細節出臺才能見分曉。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