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解決該靠東方還是西方

時間:2012-09-04 13:28   來源:法制日報

  在歐洲危機加重的背景下,德國總理默克爾8月30日率團訪問中國,這是其今年第二次訪華,除經濟關係之外,消除歐債危機是此訪的最重要議題。默克爾打算爭取中國為解決歐債危機提供更多的幫助。看來歐洲將解決困境的求援之手伸向了東方

  自從2008年希臘債務危機發生以來,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似乎沒有緩解的跡象,反而有不斷加深的趨勢。從最近的情況來看,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等國都相繼出現債務困境,就連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義大利也開始出現同樣的問題。並且債務危機也開始威脅到歐元的穩定。很多學者和投資家都看衰歐元,甚至有人預言歐元在不久的將來會告別人類歷史舞臺。

  歐債危機的根源:

  歐元區機制的缺陷

  在歐元區,有統一的歐洲央行來協調貨幣政策,但是卻沒有統一的財政部來統一協調各國的財政政策。這是歐元區在設計過程中的重大缺陷。在歐元區,由於南北歐的經濟發展層次差距比較明顯,在統一的貨幣政策下,難免會産生很強的利益衝突。經濟發展較好的北歐地區,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往往會選擇維持利率穩定。而這一政策,恰恰會使得發展滯後的南歐國家利益受損,因為他們需要降息來實現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以擴張經濟。當時貨幣政策的主導權似乎被德國等少數發展較好的國家控制,當外部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傳到歐元區國家時,經濟發展較好的北歐國家需要利率調整的意願不高,而南歐國家的經濟卻無法承受危機的衝擊。因此,南歐國家看到歐元區利率政策無法調整時,就只能使用自己本國的財政赤字(當然,高福利政策也是赤字財政的重要原因)政策來刺激經濟的增長,解決失業問題,從而實現內外均衡。

  正因為如此,就導致了很多歐元區成員國(尤其是南歐國家)違反了《穩定與增長公約》中公共債務佔GDP比重上限60%的標準。但是,這一違反標準的問題並沒有引起歐洲的關注,相關國家也沒有因此受到實質意義上的懲罰。這就將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並由此引發反向激勵,使得成員國不斷擴大財政赤字的規模,以圖解決本國的經濟困境。但是,這導致了歐元區國家的債務規模在各國都有獨立的財政政策權力的情形下越來越大,以至於積重難返,無法償還到期債務,主權債務危機就從希臘開始蔓延開來。最終威脅到歐元區的穩定,甚至是歐元的未來。

  另外,歐元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退出機制,也是導致歐債危機不斷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在歐元區建立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退出機制,這給以後歐元區危機處理提出了難題。希臘加入歐元區時,就是通過和高盛做了一場交易才使自己勉強達到加入歐元區的標準。而後來的情況也證明,接納希臘成為歐元區成員,或許是一個失誤。所以,歐元區在嚴格把關成員資格標準的基礎上,要引入退出機制。在已經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出現不能達到《穩定與增長公約》的相關標準時,就暫時退出,在改革完成達標後,再重新加入歐元區。否則,就會因為救助一個國家出現的問題,而殃及歐元區其他國家的穩定。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