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利潤緣何佔全球“半壁江山”

時間:2012-06-13 09:30   來源:新華社

  (圖表)[財經]我國民航實現30多年年均增長17.6%“中國速度”新華社圖表,北京,2012年6月11日 新華社記者 周咏緡 編制

  數據顯示,中國航空公司利潤已佔全球航空業總利潤半壁江山,按客運量全球10大航空公司中國有其三。在高稅負以及高鐵競爭等壓力下,中國民用航空增長領跑全球,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

  第68屆國際航協年會和世界航空運輸峰會11日在北京開幕,全球航空運輸業巨頭、航空業近千名領軍人物和高管聚首北京。中國民航的迅猛發展、中國市場巨大潛力以及面臨的主要挑戰,成為會議期間熱議話題。

  “北京是最為適宜舉行今年年會的城市。國際航協最大的地區辦公室北亞區辦公室坐落於此,其機票開賬和關賬系統的處理量也名列全球榜首。2011年,中國的機票處理量高達1.32億張機票。”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湯彥麟表示,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航空業的成就巨大。中國政府利用航空業推動經濟增長的策略,使中國變成了全球航空業的發動機。

  根據國際航協官方數據,2011年,中國航空公司的利潤佔全球航空業總利潤的二分之一。按照客運量標準,全球10大航空公司中有三家來自中國。去年,中國以3億旅客和576億美元的行業收入,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

  在歐債危機持續、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環境下,中國民用航空正通過推動物流業、旅遊業發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湯彥麟説,中國致力於將其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從10.4%增加至15%。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航空業將發揮關鍵作用。

  有跡象表明,歐債危機已開始影響亞洲出口型經濟。客運需求強勁但貨運需求疲弱,航空業盈利能力仍舉步維艱。國際航協3月發佈的航空業盈利預期指出,全球航空業總收入將達到6330億美元,盈利為30億美元,凈利潤率僅為0.5%。

  國航董事長王昌順説,目前中國民航的形勢比2008金融危機年更嚴峻。歐債危機日趨惡化,世界經濟的下行風險明顯加大,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另外從國內市場看,由於運力供給的增加和結構的調整,國內市場明顯好于國際市場。

  “目前,中國航空服務費是全球最高的地區之一,燃油價格亦是最高之一。據估計,航空公司每年支付在中國機場加油的費用超過4億美元。這筆成本如果能與全球水準看齊,將使中國航空公司的運營商比其他地區的運營商更具競爭力。”湯彥麟説。

  為支援市場進一步增長,2011年至2015年,中國將增建70個新機場。到2020年,中國將新建97個機場。如果能夠科學“減負”,中國航空公司將飛得更遠。

  “中國運營商與外國運營商之間在一些收費項目上存在差異,應遵循國際民航組織的統一政策,不合理的項目應取消。此舉也將有助於中國運營商進入到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湯彥麟説。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航空公司在中國經濟騰飛中有巨大助推潛力,與此同時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政府支援方面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應對歐盟單邊主義的“碳稅”上,中國政府成為中國航空公司的堅定後盾。

  王昌順説,歐盟將國際航空業納入其排放交易體系將對世界航空業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歐盟名為碳交易實為碳收費的行為,強迫航空公司參與歐盟設計的“碳金融”機制,變相強迫航空業縮減航班量或將成本變相轉嫁給旅客和貨主,阻礙航空業健康持續發展。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

  湯彥麟説:“中國已經優先開始了在機場和航空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面臨的挑戰是需要在全球統一的行業標準基礎上,持續保持航空運輸需求迅猛增長、加強安保並實現高效的全球連接。”(記者 錢春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