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語調多麼誠懇,表情多麼真摯。關於QE3的未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美聯儲並未確定什麼。但這已經足夠了,因為市場從不缺乏想像力。政策制定者言語的細微差別,聲明內容的措辭變換,往往會被投資者添油加醋後賦予種種意義,進而在匯市中掀起驚濤駭浪。
當然,美聯儲官員們倒也樂見其成,他們大可借此維繫著自身的存在價值。他們時而緘默不語,時而又語出驚人,從而引導市場預期。上周召開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後,一方面,最先公佈的貨幣政策聲明未出現有關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規模的任何線索。但另一方面,隨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發言又分明將QE3的大門敞開,使得市場預期被迫在短時間內做出調整。一個看上去不那麼靠譜的美聯儲,遭遇想像力豐富的投資者,演化出一段不靠譜的行情。在分秒之間,市場的氣氛便已翻天覆地,剛剛還欣喜若狂的勝利者轉瞬成為了犧牲品。
對於投資者而言呢?在波動中尋求利益是他們的本能。他們可以把美聯儲議息會議後聲明中未提及QE3當作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亦可以將伯南克口中的敞開QE3大門視作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前兆。我相信即便伯南克作“知者不言”狀,也會被解讀出別樣的意味。投資者急需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以便搶佔先機。但滑向極端便難免成了臆想,有時候市場正是被這種種臆想所包裹,而投資者不過是在交易著各自的信念。
老子説,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儘管美聯儲官員們在看待QE3時觀點各執己見,但卻不約而同地表示,是否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將視經濟與通脹形勢而定。這也為我們指明瞭“大道”。因此,投資者與其糾纏于美聯儲官員們的遣詞措意,依“徑”下注,倒不如追本溯源,問詢美國及全球經濟的走向。
只是當我們真的轉移關注的方向,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撇開一個不靠譜的美聯儲,換來的卻是同樣不怎麼靠譜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美國4月ISM製造業指數意外創出2011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分項就業數據攀升至10個月新高。但美國4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卻刷新兩年多來新低。
同樣,美國4月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幅出現2011年9月以來最低,3月個人消費支出增幅放緩。而4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卻創下了2011年2月以來最高水準。太多嘈雜,甚至指向相背的經濟數據,非但沒能為我們撥開迷霧,反而徒增困惑。其實,這也暴露出了美聯儲為何遲遲不肯關閉QE3的大門,且內部難以形成統一立場的癥結。正是一個不靠譜的經濟形勢,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個不那麼靠譜的美聯儲。
回到不靠譜的經濟數據上來。在一定階段,經濟數據表現參差不齊屬於正常現象。一方面,各主要經濟指標涵蓋或統計領域不同;另一方面,經濟指標屬性各異,先行指標與滯後指標的運作週期難以同步。但我們認為,鋻於佔據美國經濟近1/3的消費市場穩健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後備受政府重視的美國製造業亦呈擴張之勢,料會為美聯儲官員注入信心,進而減輕美聯儲推出QE3的壓力。此外,就業數據作為滯後指標可能在短時間內繼續挫傷市場的信心,但失業率不出現大幅反彈,應不會改變美聯儲“按兵不動”的策略。
反而在財政緊縮政策的壓力下,歐洲經濟現狀更加令人擔憂,不但西班牙、義大利等債務重災國,甚至歐洲的核心德國也開始出現經濟放緩的跡象。一旦後市呈現美國經濟差強人意、歐洲經濟一塌糊塗的局面,獲益的恐怕將會是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