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拋“十年政綱”對抗ECFA

時間:2010-04-20 09:19   來源:台灣網

  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説,月底即將上場的“雙英辯”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就在此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忽然提出“十年政綱”的擬想。認為社會問題比ECFA涉及的經濟問題更重要。蔡英文的初步論述,主要集中在臺灣已進入老齡社會,人口問題已愈見迫切。由於蔡英文擬想的“十年政綱”要經由數十場座談會來“集思廣益”,所以還談不上有什麼具體內涵。但蔡英文何以此時要拋出“十年政綱”來,並拿來和ECFA對應。就論辯策略言,蔡英文顯然有意以“十年政綱”替代馬英九的“ECFA”,就是在“ECFA”之外另加一個選項,以期形成二選一的典型賽局。

  蔡英文明知“十年政綱”還沒有具體內容,卻急於拋出來對抗“ECFA”,不能不説是一著險棋。所以計出於此,並非綠營視社會問題有多重要,事實上綠營也從來不以社會福利為主要論述;而係出於缺乏能和ECFA正面抗辯的難言之苦。而這也是藍營一再責問綠營者,即可以反對ECFA,但要有反對的道理。民進黨既自誓為反對黨,就有義務和責任拿出相應于ECFA的對案來,至少要讓選民有一抉擇。若無對案,所謂反對不過是為反對而反對,非僅沒有建設性,且示人以弱,徒令選民失望,反對者胸中原無丘壑可言。

  社論説,社會問題當然很重要,唯這不僅是臺灣一地而已。隨著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伴隨而來的各種狀況均亟待未雨綢繆,但綠營若僅僅執著於以社會問題替代ECFA,可以想見那不過是為論辯而論辯而已,原無誠意可言。再從今天臺灣島內的社會矛盾而言,老齡人口自當重視,但如何供養老齡人口,乃至安頓老齡社群的種種問題,都需要臺灣的經濟條件足以支撐一個高齡社會的種種需求始克有濟,絕非徒托空言可能解決。

  是以在優先序位上,除非臺灣有能耐在排除ECFA的同時,還可以找到一個替代方案,既能為臺灣經濟脫困找到出路,且能解決臺灣老齡問題。此一方案當然不能僅止于關懷老齡人口,而是要能創造出足以支撐老齡人口的社會資源。嚴格説來,支援老齡人口所需的社會福利支出,非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和充分的社會共識不可。以今天臺灣的經濟條件言,還不僅是老齡人口問題,而是如何排除邊緣化的威脅,也非如此才談得上如何妥善處理老齡人口的諸多問題。

  社論説,是以臺灣當局如何制定優先序位,答案當然很清楚。從大處著眼,M型社會其實已悄然來臨,在均貧和均富的兩個選項當中,臺灣人民沒有理由舍經濟發展而能安貧樂道。准此,臺灣人民最大的共識面,且不論藍綠選民的意識形態究竟如何分歧,或縱有各種不同的選擇路徑,均富無論如何都是首選。但富從何來,如何致富?明眼人很清楚,若無ECFA,臺灣經濟幾可註定邊緣化,遑論其他,更談不上如何讓臺灣人民有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福利可言。換言之。福利社會如何才可能見諸實踐,除了ECFA,目前還看不到更具有操作意義的可行方案。

  社論説,或謂蔡英文提出所謂的“十年政綱”還不在於如何對應“ECFA”,而是要為其個人的黨內威望,以及參選下屆黨主席和投入大選預留地步,必要先搶得黨內的話語和詮釋權。不僅是衝著馬英九而來,而是綠營內部各個山頭。若一石兩鳥的策略奏效,並形成雙英並峙的藍綠對抗格局,自有利於蔡英文為兩年後的大選先期做好輔墊工作。再者,綠營內部另傳出蔡英文所以會提出“雙英辯”,重點不在辯論,而在邊緣化已公開宣稱要參選臺北市長的蘇貞昌。辯論ECFA,看來已非整個方案是否可行,而在藍綠對抗的形態已有所改變。蔡英文有意將兩岸經貿議題一變而為島內社會問題,追究其所由來,竟是出於綠營內部的權爭。總之,有了ECFA島內才有可能從容解決社會問題;也因為島內社會問題叢生,更迫切需要ECFA。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