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台海局勢:波瀾不驚 暗潮洶湧

時間:2007-12-26 08:45   來源:台灣網

 美麗的臺灣海峽,暗潮洶湧

  《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文指出,一年來,臺灣政局錯綜複雜,隨著選舉的日益臨近,藍綠兩大陣營之間的鬥爭日益激烈。臺灣當局抓緊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入聯公投”等“臺獨”分裂活動,但由於大陸方面處置得當,臺海和平穩定得到維護,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勢頭不會改變——

  12月25日,全國臺灣研究會“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舉行。70多位臺灣問題專家學者與會。專家們認為,今年臺海局勢複雜多變,我們同“臺獨”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維護了臺海局勢的和平與安定。但也要看到,陳水扁當局不顧臺灣輿論的譴責和國際社會的反對,正在加緊推動舉辦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邁出走向“法理臺獨”的危險一步,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臺海和平面臨嚴重威脅,臺海局勢仍然處於高危期。明年上半年,島內政局不但複雜多變,而且隨著陳水扁的變本加厲,有可能更加嚴峻,為臺海和平與兩岸關係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陳水扁“臺獨”時間表被打亂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説,回顧2007年,臺海形勢複雜多變,但我們把反對和遏制“臺獨”作為對臺工作的首要任務,重點是阻止“臺獨”分裂勢力通過推動“憲改”、“公投”謀求“臺灣法理獨立”。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通過努力,不僅維護了臺海地區局勢的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打亂了陳水扁當局推動“憲改”的時間表,打亂了他的“臺獨”步驟,使臺灣當局不得不用“入聯公投”代替“憲改”。

  王在希強調,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臺灣問題和對臺工作的論述,充分顯示了我們黨對臺方針政策的一貫性、連續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們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入聯公投”在世界上不得人心

  與會專家學者指出,陳水扁當局頑固推行“入聯公投”,在世界上不得人心,許多國家發表聲明或談話表示反對和譴責。12月3日,歐盟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臺灣當局所搞的“入聯公投”。美國多次表態反對“入聯公投”,層級已經升至國務卿。賴斯最近公開批評 “入聯公投”,稱這是一項“挑釁性的政策”。島內輿論認為,美國此前對臺灣從未用過如此嚴厲的詞彙,賴斯的講話代表了美國最高層的決策。截至目前,已有58個國家公開聲明反對“入聯公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説,“入聯公投”是陳水扁個人的“困獸之鬥”,雖然他搞的規模很大,並不代表“臺獨”勢力的市場擴大。他堅持搞“入聯公投”要付出損害臺美關係的代價,美國的政策雖然有兩面性,但在這個問題上是真的反對。

  與會者認為,陳水扁當局推行“入聯公投”,在國際社會上是沒有市場的,這種劍走偏鋒的做法只能讓其更加孤立,陷入越來越被動的局面。有學者指出,最近國際上有所謂“新臺灣地位未定”論抬頭,需要我們密切注視。

  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指出,臺灣當局把政治上的“去中國化”推及經濟領域,導致近年島內經濟不斷下滑。加之民眾對政治信心漸失,厭煩感逐日遞增,當局愈發不得人心。

  有學者強調,我們已分別連續第11次和第15次挫敗臺“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的圖謀,成功恢復了中國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合法權利,沉重打擊了“臺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

  兩岸關係仍然處於高危期

  北京臺灣經濟研究會李鑒研究員用“波瀾不驚,暗潮洶湧”來概括2007年的臺海局勢。

  他認為,今年上半年藍綠陣營的“內鬥”多於“互鬥”,下半年則為藍綠“互鬥”多於“內鬥”。同時,國際反‘獨’陣線進一步擴大和鞏固。明年島內有兩次重要選舉,臺灣政局的走向將面臨重大變化,它既可能成為過去十多年兩岸關係緊張的一個拐點、由不斷擺蕩走向長期穩定的分水嶺;同時又可能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敏感期”與“危機易爆點”,有可能導致困擾與動蕩的長期化。因此臺灣局勢仍然處於高危時期,而無論哪一方上臺執政都會引起兩岸關係的變化,我們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王在希強調,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尚未消除,“臺獨”的危險性依然存在。尤其是臺灣當局領導人企圖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的冒險性、危險性依然存在。各種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活動,始終是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和方式將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粉碎一切“臺獨”分裂圖謀,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與我們一道,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共同維護臺海和平。

  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明年上半年臺灣局勢將充滿變數。

  他們指出,有幾個時間點值得密切關注:12月28 日,臺灣司法單位將對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做出二審宣判,而審判結果直接影響馬能否參加明年3月的“大選”;明年1月12日,將進行臺灣民意機構選舉,選舉結果被認為是測試3月“大選”的“人氣指標”;明年3月22日,“大選”能否如期舉行?選舉結果能否得到認可?5月執政權力能否順利交接?因此從現在起至明年5月,是島內權力的過渡與交接期,存在著某種程度震蕩的可能性,甚至不排除發生動亂的可能。美國派薄瑞光去臺灣,除了表達反對“入聯公投”外,主要關心的就是上述幾點。

  臺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説,展望明年的臺海局勢,應該看到,決定的因素並不是陳水扁一夥,而是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穩定的力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但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做好我們的工作,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不容分割,不管陳水扁使出什麼“臺獨”分裂招數,也都改變不了這些事實。(鄭固固 張曉哲)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