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對經濟復蘇負面影響可控

時間:2013-04-02 13:28   來源:新京報

  地産股的“細則陸續公佈,是行情逐步穩健”的表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樓市調控對於經濟復蘇的影響可能並沒有之前預期的大。

  各大城市房地産調控細則在3月底密集落地。從目前已公佈的各地房價控制目標來看,北京版細則的表述最為嚴厲,提出2013年北京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相對2012年保持穩定,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房價格;深圳、重慶、廈門、合肥、大連、貴陽、濟南、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房價控制目標相同,要求2013年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漲幅低於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上海則提出切實貫徹落實各項房地産市場調控措施,保持房價基本穩定。

  隨著細則紛紛落地,政策預期也終於明朗化。樓市成交量、房價恐漲預期可能很快就會降溫,瘋狂過戶的二手房市場,可能會戛然而止、甚至跌入冰點;而漲跌預期混亂的一手房市場,也會重新一致地趨於觀望。

  考慮到宏觀經濟數據已經很明顯地説明瞭,去年四季度以來的經濟復蘇是由“基建+地産”投資帶動的。尤其是在今年的宏觀數據中,前兩月工業增加值、發電量均出現明顯回落,顯示中游産業年後開工的情況要弱于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去年12月下降2個百分點,為106個月來最低值;3月的PMI指數上升幅度遠低於預期,形成了歷年3月數據的最低水準,亦説明預期下降仍然對經濟回踩構成風險。只有房地産開工、竣工、銷售數據一枝獨秀,但這更是放大了房地産對當前經濟復蘇的作用(雖然樓市的火熱也加劇了對中長期復蘇的憂慮)。

  在經濟復蘇極其依賴房地産的情況下,有分析人士擔憂,樓市調控的連鎖反應可能影響固定資産總投資,進而影響市場對實體經濟復蘇的預期。不過,筆者認為,這只是短期的市場情緒,而不會成為最終現實。

  首先,決策者顯然已考慮到調控對經濟可能産生不利影響,因此調控目標是讓樓市“穩增長”,房地産調控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應在可控範圍內。另外,房地産以外的投資擴張速度驚人。全國31省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有24個省區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10%及以上,20個省區將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目標設定在20%及以上,而往年各省的固定資産投資底線一般在15%左右。這意味著,萎縮的房地産投資將會由其他基建投資填補。

  其次,在投資之外,消費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加強。從消費數據來看,已連續回升6個月,短期內雖然沒有“爆發”的可能,但在收入倍增和政府加大民生支出的背景下,持續穩定增長無虞。出口方面官方的期待雖然仍不高,不過一月份26.7%的外貿高增速還是頗令人意外(其中季調後的出口增速遠高於進口增速),這至少反映了在歐美經濟持續復蘇的背景下,今年出口或許能提供多一些的正面作用。

  尤其是考慮到房地産調控嚴厲程度低於預期已成定局,其對經濟復蘇的負面影響也在可控範圍內。事實上,股市的表現更能説明問題:4月1日地産股表現活躍,珠江實業漲停,中航地産、京投銀泰、格力地産等漲幅均超過5%。地産股的“細則陸續公佈,是行情逐步穩健”的表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樓市調控對於經濟復蘇的影響可能並沒有之前預期的大。(王瑩 財經評論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