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緊權力有助於政府過“緊日子”

時間:2013-03-18 11:10   來源:廣州日報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一“好”一“緊”,簡明扼要地論述了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財富邏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一些花起公款大手大腳者而言,突然“急剎車”,必定“胃口”不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上午答記者問時強調,我們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於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同時約法三章,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一“好”一“緊”,簡明扼要地論述了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財富邏輯。現代政府,理應是“窮”政府。在社會契約論的意義上,財産權是公眾擁有的權利,公眾為保護這種權利不受侵犯,而不得不納稅,購買公共服務。但是,某種意義上説稅賦與財産權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窮”與“富”,就看算盤珠子怎麼撥。從政府組織的角度,“窮”政府才會用優質的公共服務來換取收入(稅收),“端誰的碗,服誰的管”,這樣的政府更負責、更高效。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一些花起公款大手大腳,過慣神仙日子的官員而言,突然“急剎車”,要過緊日子,必定“胃口”不適。“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由是觀之,儉樸之難難於上青天。僅公款大吃大喝一項,去年年底以降,八項規定出臺,儉樸之風勁吹,一些按捺不住“公款吃喝癮”的官員,不敢公開胡吃海喝,轉入地下照吃不誤,規格不低,待遇不降。

  官員敢於大手大腳亂撒公款,甚至違反規定亂花錢,暗開著兩朵“花”:一是有錢可花,二是可以亂花。相對於一些除稅之外別無太多生財之道的“窮”政府,我們除了稅收之外,還有“多种經營”,數量眾多的國有企業、多如牛毛的行政性收費、積重難返的土地財政、爭相搭建的地方債務平臺……據財政部的報告,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17210億元,比上年增加13335億元,增長12.8%,遠遠高於7.8%的GDP增速。

  另一面,公共財政預算粗疏和財務管理失范,是一些地方政府鋪張浪費、一些官員肆意揮霍、諸多廉潔政令失效的直接肇因。漏洞有多大,從國家審計署每年對各部委的審計報告足以管中窺豹。假如,有錢可花,且可亂花,想讓某些人不喝茅臺喝開水、不吃鮑魚吃青菜,委實不易。

  一些部門過慣寬鬆日子,而公眾過著緊日子,淺表原因是公共權力的手管得太細、包攬太多,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藏富於民的空間,而深層原因在於,雙方在具體公共事務上的力量失衡。以稅賦為例,據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我國目前僅有3項稅種由最高權力機關制定法律,其他15項稅種由行政部門制定條例。因此,有32位人大代表提議,建議全國人大按照《立法法》規定收回稅收權。稅收尚且如此,其他更不用説。

  只有增進公眾的監督權、話語權,讓公眾有權決定官員過什麼日子,政府過緊日子的願景才能化為現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