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農民工代表的“基層好聲音”

時間:2013-03-07 13:55   來源:工人日報

  36歲的農民工周振波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中最年輕的代表。因為參加這個會,他終於圓了自己的一個夢想:見到了自己的“偶像”——朱雪芹。作為5年前全國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3名農民工代表之一,朱雪芹連任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兩位農民工的相聚,盡顯溫情。周振波對朱雪芹説:“上一屆你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時候,我就是你的‘粉絲’了。當時,我業餘時間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在網際網路上查有關你的新聞。”他們還在一起興致勃勃地交流了將要在會上提交的建議和有關農民工的各種問題。

  一個代表團出現兩名農民工代表,這事在5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僅有3名農民工代表,肩負為全國2億多農民工説話的重任。由於相同的身份,他們3人經常被“撮合”出席各種活動。他們的身影很忙碌,也多少顯得有些孤單。

  這一次,農民工代表不再孤單。據統計,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401名,佔代表總數的13.42%。農民工代表數量大幅增加,達到31名。

  從無到有,從3名到31名,這是國家政治文明的體現。農民工代表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裏話語權的變化,體現了我國人民代表選舉制度的進步,更反映了國家對於這個數量龐大、相對弱勢的群體的重視。“農民工是中國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遍佈全國各個行業和角落,這個群體應該發出更多的聲音。”來自山西焦煤煤礦的農民工代表董林如是説。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焦洪昌認為,人民代表大會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要求有農民工代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堅持和完善離不開農民工代表,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需要農民工代表。

  農民工代表自然要為農民工説話,代表著農民工的利益訴求。就像全國人大代表、因為和哥哥一起為農民工接力送薪而被稱為“信義兄弟”的湖北省武漢市東方建築集團副總經理孫東林所説:“我作為農民工代表,可以説是2億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兄弟的代言人。我希望通過兩會這個平臺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反映農民工的心聲。”

  的確,兩會是農民工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是黨和國家、其他各個社會階層傾聽農民工聲音的最好平臺。有論者就認為,農民工有了參與民主管理國家的機會,有了利益訴求表達的機制與通道,這比給農民工改個稱謂或設個什麼“農民工節”更加重要、更加實在。

  “我感覺全世界都在看著我。”5年前,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農民工代表胡小燕曾如此感慨。對於這些初次登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農民工來説,參會既是一種亮相,也是一種歷練;既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推進。他們5年前的許多建議成功推動了相關立法和政策措施的出臺。而今天的農民工代表要做的事和其他代表沒有什麼兩樣:履職、盡責,完成選民交給他們的任務。

  參政議政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但只要給他們提供機會,一些優秀的農民工完全可以和其他階層的代表一起共商國是。他們可以做得很好,而且會做得越來越好。他們來自最基層,最了解民間疾苦。“基層代表有著豐富的基層經歷,對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著最直接、最真實的體會和感受,他們將成為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重要力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説。

  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從個體勞動者變成雇傭勞動者,從農業勞動者變成工業服務業的勞動者,從農村人變成城市人,身份的轉變相應帶來勞動權益保護問題、職業技能培訓問題,還有戶籍、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是漫長、艱巨的過程,需要國家制度的改革、創新和保障,也有賴於農民工整體素質的提高。而讓農民工發聲,擁有相應的話語權,將是這些問題得以解決的重要前提。

  農民工代表登上兩會舞臺,是歷史的必然。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基層好聲音”。這一次,他們不僅不再孤單,而且將更加自如。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