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利益鏈條才能杜絕公款“剩宴”

時間:2013-01-29 14:41   來源:齊魯晚報

  針對“舌尖上的浪費”,近日媒體做了大量報道,相對於家庭聚餐的節省,公款吃喝或者公務接待中的“剩宴”現象更讓大家關注。28日,商務部和國家旅遊局發起了一場主題為“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活動。人們叫好的同時也不禁思考,為何三令五申之下,公款吃喝仍舊大行其道?倡導節儉的風氣過後,公款吃喝之風會不會捲土重來?

  在這方面,我們是有過教訓的。建國初期的“三反”運動就包括“反浪費”的要求,這些年來中央也多次出臺規定,嚴禁公款吃喝。就在去年年底,中央出臺了“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對此作了強調。但事實上,仍有一些部門在“頂風作案”,只是轉向了更隱蔽的形式。近期有記者調查發現,公款吃喝學會了“隱姓埋名”,酒樓幫宴請單位隱瞞身份;也有些公務宴請轉到了相對封閉的內部餐廳或駐京辦。官場新風尚在勁吹,一些官員大肆吃喝之心卻絲毫沒有收斂,與其説這是膽大妄為,不如説他們已陷入公款吃喝中不能自拔。三令五申之下尚且如此,一旦倡導節儉的活動被漸漸淡忘,情況可能會更嚴重。

  公款吃喝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它有存在的土壤。目前,包括公款吃喝在內的“三公”消費並不透明,普通老百姓無法了解其中的內幕,監督就更説不上了。另外,過去很多關於嚴禁公款吃喝的規定也多是倡導性的,缺乏實質約束力,某個階段查得嚴些,公款吃喝會有所收斂,一陣風過後,就“死灰複燃”了。更何況,中國人很多時候走上飯桌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拉關係,尤其是公款吃喝,酒桌下藏著的更多是權錢交易、權權交易。在這種“禮尚往來”的氛圍裏,酒店的規格、酒席的標準都有講究,甚至養活了一大批老百姓吃不起的高檔酒店。只要這個利益鏈條還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勢必遭到各種變相抵制,公款吃喝就很難被真正遏制。

  對公款“剩宴”的治理並非朝夕之功,改變奢華浪費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公開“三公”消費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不可缺少的,政府財政預算細化公開了,消費的時候也就不敢妄為。同時,還可以引入社會力量的監督,比如,鼓勵人們利用網路這樣的新手段,將親眼目睹的“剩宴”、高檔酒店門口停放的公車曝光,為紀檢部門提供線索。對於公眾“圖文並茂”的質疑,相關部門也不能置之不理或是敷衍搪塞,而是要謹慎調查、公佈處理結果。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權力裝進籠子”,治理公款吃喝也需要這樣的籠子。只有從制度上限制政府部門過多的自由裁量權,斬斷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的利益鏈條,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公款“剩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