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本公共服務”關乎你我生活品質

時間:2013-01-24 14:37   來源:新京報

  “非基本公共服務”與養老、托幼等一些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直接相關。北京已經邁過了每人平均GDP1萬美元的大關,如何讓尋常百姓的日子過得更有品質,正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1月22日,北京代市長王安順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把“非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首都服務業的新增長點。

  “非基本公共服務”對不少市民來説可能是一個“新詞”。“非基本公共服務”也是一種公共服務,但相對於義務教育、醫保、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而言,其既需要政府負擔,也需要通過市場和社會來解決。

  “非基本公共服務”看上去似乎很抽象,卻和市民的切身利益——比如近年來越發突出的養老、托幼等社會問題——直接相關。

  現在,北京乃至其他很多城市都存在養老機構資源緊缺的問題。去年新京報調查,有的老人想進公辦養老院,至少要排10年隊,而一些民營的養老機構或者條件太差,或者價格太高,都讓很多老人望而卻步。

  還有,就是幼兒入托難的問題。因為,幼兒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政府只能用財政補貼少量的公辦幼兒園,價格適中的幼兒園資源高度緊缺。

  按照市發改委的解釋,非基本公共服務業包括以養老、托幼、專業培訓、健康醫療、家庭服務為代表的新興人文服務業。非基本公共服務業直接關係到市民生活的品質。北京已經邁過了每人平均GDP1萬美元的大關,如何讓城市更宜居,如何讓尋常百姓的日子過得更有品質,正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非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首都服務業的新增長點,“探索設立産業引導基金,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醫療、健康、培訓等領域”。這可以説,是用更清晰的思路,回應了民眾關切的問題。

  如何做大北京的“非基本公共服務業”,既需要制度創新、降低門檻、放鬆管制,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也要政府加大投入,彌補過去的欠賬。

  以幼教問題為例,近年來社會多有呼籲將之納入義務教育,但囿于財力等因素,短期恐很難如願;但要快速化解“一園難進”問題,至少可以撤銷一些不合理的門檻,比如舉辦小規模幼兒園的個人要有北京戶口等。

  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購買民間機構的服務來完善“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一些問題。如政府部門對一些民辦幼兒園進行一定補貼,幫助那些水準較低的幼兒園提高辦學條件;也可以用養老券等形式,補貼那些進不了公辦養老機構的老人。

  這些政府的投入一方面起到兜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為相關的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市場基礎。當然,下一步如何讓“非基本公共服務業”更好地發展,還需要制定系統的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展開充分競爭。

  新型的城鎮化,説到底是人的城鎮化,是保障和提升市民的權利,讓市民過更有品質的生活。“非基本公共服務業”,恰恰正是一塊短板,當然也是朝陽産業。希望接下來北京大膽探索,為全國帶個好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