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廁所,沿街單位應有社會擔當

時間:2012-11-22 14:52   來源:濟南日報

  報載,記者昨天在濟南市城管局了解到,為解決市民如廁難,濟南市城管局將牽頭組織市區沿街單位共同成立“廁所開放聯盟”,目前已有50余家單位明確表示加入。(11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

  城市建設快了,市區面積變大了,道路變寬了,人口也逐漸增多了,然而,“如廁難”問題也擺在人們的面前。對此,市民們有三盼:一盼增設公廁數量;二盼公廁標識清晰明顯;三盼加強公廁管理。如沿街單位能開放本單位的內部廁所,無疑是增加了公廁數量。問題是,單位內廁向社會開放,等於要單位開放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既會增加單位內廁管理成本,也會增加單位安全管理成本。這就需要各單位突破“私念”,加大管理投入,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特別是與行政機關相比,沿街企業內廁不是靠納稅人的錢建設起來的,而是靠自己的錢建設起來的,要把自己的內廁向社會開放,更需要有一種犧牲精神。此番,濟南市城管局牽頭組織市區沿街單位共同成立“廁所開放聯盟”,可謂是一種有效嘗試。

  但眼下看來,單位內廁向社會開放,只是停留在對現有資源的挖掘上。而現實資源是有限的,只能解燃眉之急,必須從源頭上抓起,才能“治本”。因而,應當按照濟南建設規劃和國家標準建設配套數量的公廁。相關國家標準規定,國家級文明城市每平方公里公共廁所數量不少於5個,衛生城市不低於3個,人口密集區域還可以再多一點。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重視城市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切莫拿公廁建設當成“小事”。“如廁難”與市民的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民生大問題,也彰顯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務水準。從這個角度上講,濟南城管此舉體現出了城市“以人為本”的人文基礎,彰顯出了城市的溫情與溫度。話説回來,開放單位內廁當然會遇到一些問題,諸如人員進出頻繁、增加單位的管理難度,以及隨之而來的用水、用電花費等。但這些與民生問題比較都算不上什麼大問題,單位可以自行解決,沿街相關單位要有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呂路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