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總理的十條家規看轉變作風

時間:2013-01-10 14:11   來源:光明日報

  1月8日,是敬愛的周恩來同志逝世37週年的紀念日,天津的周鄧紀念館、南開中學以及江蘇淮安等地,都舉辦了紀念周恩來的活動,許多民眾也自發前往各處悼念這位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好總理。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公佈並帶頭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改作風的形勢下,緬懷、學習周總理便有了新的時代意義。

  緬懷周總理,要學習他的兩袖清風。當前關於幹部財産公開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究其原因,正是由於部分領導幹部在利益面前管不住自己、管不住家人。“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來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無工作者總理付伙食費;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準用招待券;不允許請客送禮;不允許動用公家汽車;凡個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別人來辦;艱苦樸素;不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周總理的這十條家規,值得廣大領導幹部細讀深思。

  緬懷周總理,要學習他的一心為民。“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北阜平看望困難群眾的身體力行,給廣大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總理對群眾的安危冷暖關懷備至、體貼入微,逢年過節,他總是關心在生産一線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頓餃子。1973年重返延安時,目睹群眾生活仍然貧困的情景,周總理潸然淚下,痛心自責對不起老區人民。學習周總理,把百姓當親人,自然能體貼入微,把自己當公僕,自然能真心自責。

  緬懷周總理,要學習他簡樸、親切、謙虛、務實的工作作風。“八項規定”提倡輕車簡從,提倡改進會風、文風,這與影響了數代人的《一件珍貴的襯衫》《一夜的工作》等文章裏周總理的精神一脈相承。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和建設者,在百姓心中已經樹立了幹部的樣板,這也是為什麼“八項規定”一齣臺便深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也許有些幹部會説,周總理是理想中遙不可及的“完人”“聖人”。但“人皆可為堯舜”,只要真正認識到“人民至上”,只要真正肩負起共産黨員的責任與使命,做周總理一樣的好幹部就不遙遠。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