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的周恩來夫婦讓誰臉紅

時間:2010-12-08 10:03   來源:光明網
  從相識到相戀,鄧穎超和周恩來的戀愛過程並不十分曲折。鄧穎超的開朗和思想上的進步在當時深深的吸引著周恩來,並讓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當然,關鍵就是他們有共同的遠大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是他們兩個五四運動就奠定了的,他們是因反帝、反封建、反帝國主義走到一起的。這是他們兩個最大的基礎,所以周總理認定要為共産主義奮鬥之後,他就認定了鄧穎超是他終身的革命伴侶,確實是這樣,因為幾十如年一日,他們的理想信念相同,他們的工作作風也相同,都是雷厲風行,都是心裏裝的是為人民服務,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鄧穎超參加革命以後,尤其是和周恩來結婚以後,總理老壓著她,他們約定,不許在同一個單位,當年鄧大姐要上政務院擔當職務,總理不讓安排,所以到婦聯。

    從革命青年,到結發伉儷,到國家領導,周恩來夫婦以共同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雷厲風行和公私分明的作風,成就了事業,成就了自我,同時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思想和功績將永載史冊,萬古流芳。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穎超,有著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力,但是,他們從不以此為炫耀,從不享受特權、濫用職權,相反,卻非常謙虛謹慎、嚴以律己,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他們自己。他們無兒無女,始終將人民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頭、記在心上,日夜忙碌奔波,不辭辛勞,鞠躬盡瘁,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是黨和人民的好公僕。

    開國總理周恩來是全國的當家人,可他向來都是公私分明。在公私分明方面,周恩來留給我們很多動人的事跡。在人們在印象中,周恩來總是那樣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殊不知,他僅有的幾套料子服裝,大都穿了幾十年,有的破損了,織補後繼續穿。周恩來的家常飯菜很簡單,主食經常吃些粗糧,副食一般是一葷一素一湯。建國初期,周恩來搬進了中南海西花廳,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周恩來對自己乘坐的轎車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後來他經常乘坐的專車是紅旗轎車。他説:“別人不坐我坐,我喜歡國産車。”在用車問題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髮,看病,探親訪友,看戲等,都算作私人用車,總要叮囑身邊工作人員照章付費,從工資中扣交。周恩來個人請客吃飯一律自費。周恩來不收受饋贈禮物。1961年春節前夕,他收到家鄉淮安縣委託人捎來的蓮子、藕粉等土特産,當即委託辦公室回信,並寄去100元錢。周恩來總理1976年1月8日去世後,身邊工作人員整理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兩人的工資收入和支出帳目。收入只有單一的工資和工資節余部分存入銀行所得的利息,別無其他進賬。而支出的項目比收入的項目要多一些,大體有這樣幾項:伙食費、黨費、房租費、訂閱報紙費、零用費(購買生活用品),特支:補助親屬和工作人員、捐贈費。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共同奮鬥的親密戰友,又是相濡以沫的終身伴侶。他們一生奉行“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助、互讓、互諒、互慰”的“八互”原則,堪稱恩愛的模範夫妻。儘管這樣,周恩來對鄧穎超不但沒有絲毫關照,反而要求格外嚴格。同時,鄧穎超也從不借助周恩來的名望、職務,所以她有獨立的自我,反而受人尊重。周恩來沒有子女,但撫養過一些烈士遺孤。對這些烈士子女,他既關懷備至,又嚴格要求,十分重視對幹部子女培養教育。早在建國初期,他視察北京101中學時,就以清朝八旗子弟為例,告誡幹部子女們不要特殊化,不要脫離勞動,不要脫離群眾。他説:“你們如果特殊化,脫離了群眾,人民是不會答應的。”周恩來對身邊工作人員很關心、很熱情,但對他們的要求也很高、很嚴,決不允許有一點特殊化。

    公生明,廉生威。人到無求品自高。周恩來夫婦用自己的公私分明、廉潔自律贏得了人們的尊重,成為了一代楷模。然而,我們的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卻不能很好地管理好、教育好、引導好家屬、家人以及身邊工作人員,不但自己不能很好地做到務實為民清廉,利用職權為家人謀取私利,安插家屬、家人到自己單位或“油水”多的部門,還縱容、默許家屬、家人以及身邊工作人員倚仗權勢,為非作歹,為所欲為。更有一些幹部夫妻,夫唱婦隨,共同受賄,一道腐敗。對照公私分明、廉潔自律的鄧穎超夫婦,很多官員應該感到臉紅,受到道德的譴責,情節嚴重的還應該得到法律的制裁。(倪洋軍)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